[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卫星光突发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5801.7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9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忻向军;张琦;田清华;李怡嫱;陶滢;田凤;曹桂兴;沈宇飞;陈东;高梓贺;钱晋希;刘旭洲;张博;王拥军;杨雷静;周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李欣;马敬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卫星 突发 系统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光突发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边缘卫星和至少一个核心卫星。其中,第一边缘卫星将待传输数据汇聚成突发控制包和突发数据包;向第一核心卫星发送突发控制包和突发数据包;第一核心卫星进行路由计算和频谱分配,将计算结果、突发控制包和突发数据包发送给下一核心卫星;当中间核心卫星不为第二核心卫星时,将接收到的各类信息发送给下一核心卫星;当中间核心卫星为第二核心卫星时,将突发控制包和突发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边缘卫星;第二边缘卫星将突发控制包和突发数据包解包成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目的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减少频谱资源的浪费,提高频谱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卫星光突发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星上交换技术可以增强卫星网络的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减少卫星网络对地面设备的依赖,因此,人们对星上交换技术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
当前,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IP(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等电交换技术由于技术瓶颈以及电子设备会增加星上载荷等问题,限制了星上交换技术的速率提升。而光交换技术凭借带宽大、设备轻便等优势,逐渐吸引了研究者们进行研究。其中,欧空局(ESA)研制的无阻塞8*8星载光交换机,通过实验验证了星上光交换技术的可行性。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了结合光突发交换网络和卫星通信技术优势的星上光突发交换技术的设想。
然而,目前关于星上光突发交换技术的设想都是基于固定栅格光网络的,而固定栅格光网络的带宽分配采取了“一刀切”模式,这导致了频谱资源的浪费以及频谱利用率的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卫星光突发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实现减少频谱资源的浪费,并提高频谱利用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光突发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卫星光突发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边缘卫星和至少一个核心卫星;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边缘卫星,当接收预设数据源发送的待传输数据时,基于预先获得的汇聚门限值,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汇聚成突发控制包和突发数据包;向所述第一边缘卫星对应的第一核心卫星发送所述突发控制包,获得所述第一核心卫星反馈的路由结果和频谱结果,并基于所述路由结果和所述频谱结果,将所述突发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核心卫星;其中,所述第一核心卫星为:所述至少一个核心卫星中与所述第一边缘卫星距离最近的核心卫星;所述第一边缘卫星为:所述至少两个边缘卫星中的任一个;
所述第一核心卫星,当接收到所述突发控制包时,基于所述突发控制包进行路由计算和频谱分配,将得到的路由结果和频谱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边缘卫星;将所述路由结果、所述频谱结果和所述突发控制包发送给所述路由结果指定的下一核心卫星;基于所述路由结果和所述频谱结果进行资源预约,得到预约结果,基于所得到的预约结果,接收所述突发数据包,并将所述突发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路由结果指定的下一核心卫星;
每一中间核心卫星,当接收到所述突发控制包、所述路由结果和所述频谱结果时,基于所述路由结果和所述频谱结果进行资源预约,得到预约结果,基于所得到的预约结果接收所述突发数据包;并且,如果该中间核心卫星不为第二核心卫星时,将所述突发控制包、路由结果和所述频谱结果发送给所述路由结果指定的下一核心卫星,并将所述突发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路由结果指定的下一核心卫星;如果该中间核心卫星为第二核心卫星时,将所述突发控制包和所述突发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路由结果指定的作为出口的第二边缘卫星;其中,所述每一中间核心卫星为:所述路由结果所指定的核心卫星中除所述第一核心卫星之外的核心卫星;所述第二核心卫星为:所述路由结果所指定的核心卫星中的最后一个核心卫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5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