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6070.8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2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汪语哲;李佳乐;张皓天;杨正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30/04;F24D15/04;F28D7/00;F01K17/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法玻璃 上水管 两级控制阀 冷却塔 热池 循环泵 连通 余热回收装置 低温热源 分支水管 换热 热泵 出口管路 管路安装 管路连接 热量分配 温度降低 温度提升 余热回收 车间 出水口 控制阀 位置处 中介水 机房 水管 供热 | ||
1.一种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法玻璃车间(1)、热池(22)、冷池(21)、第二循环泵(17)、两级控制阀、冷却塔(6)、热泵,浮法玻璃车间(1)的第一出水口由第一水管通入热池(22),冷却塔(6)的入口连通上水管,冷却塔(6)的出口管路通入冷池(21),上水管安装两级控制阀及循环泵,上水管通入热池(22),循环泵设置在上水管的在热池(22)与两级控制阀之间的位置处,两级控制阀的阀间由所述上水管连通,且位于该部分的上水管连通分支水管,所述分支水管由管路连接热泵,且位于该部分的管路安装有第七控制阀(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泵的蒸发器的热端输入为分支水管,热泵的蒸发器的冷端输出连接冷却塔(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泵的蒸发器的冷端输出与冷却塔(6)之间的连通管路设置有第十二控制阀(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泵的冷凝器的热端输出为集水器(26),所述集水器(26)的前端管路安装第四循环泵(27),所述第四循环泵(27)的前端其连通于储水罐(39)的循环水入口;或者所述热泵的冷凝器的热端输出连通于储水罐(39)的循环水入口,并在其连通管路上安装第四循环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泵的冷凝器的冷端输入为第一分水器(28)。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池(22)与冷池(21)之间由隔热层(20)分隔,且在隔热层(20)上设置连通两池的溢水口(19)。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备水箱(2),所述预备水箱(2)的出水管通入冷池(21),浮法玻璃车间(1)的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二水管,第二出水管与预备水箱(2)的出水管连通,第二水管两侧的所述出水管,一侧安装第一控制阀(3),另一侧安装第二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4)下游的出水管上安装第一循环泵(5)。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6)的入口至少并联两路所述上水管,每一路上水管上安装一组控制阀组,每组控制阀组至少包括两路并联的两级控制阀,各路两级控制阀的阀间由所述上水管连通,且位于该部分的上水管连通分支水管,所述分支水管由管路并联接通多路热泵,且位于该部分的管路安装有第七控制阀(1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包括并联的第一路上水管和第二路上水管,第一路上水管安装第一组控制阀组,第一组控制阀组包括并联的第一路两级控制阀和第二路两级控制阀,第一路两级控制阀包括第八控制阀(12)和第三控制阀(7),第二路两级控制阀包括第九控制阀(13)和第四控制阀(8);第二路上水管安装第二组控制阀组,第二组控制阀组包括并联的第一路两级控制阀和第二路两级控制阀,第一路两级控制阀包括第十控制阀(14)和第五控制阀(9),第二路两级控制阀包括第十一控制阀(15)和第六控制阀(10);所述热泵包括第一热泵(23)、第二热泵(24)和第三热泵(25)。
10.一种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法玻璃车间(1)、热池(22)、第二循环泵(17)、两级控制阀、冷却塔(6)、热泵、预备水箱(2)、冷池(21);浮法玻璃车间(1)的第一出水口由第一水管通入热池(22),所述的冷却塔(6)的入口并联第一路上水管和第二路上水管,各路上水管通入热池(22);第一路上水管安装第一组控制阀组及第二循环泵(17),第二循环泵(17)设置在第一路上水管的在热池(22)与两级控制阀之间的位置处;第一组控制阀组包括并联的第一路两级控制阀和第二路两级控制阀,第一路两级控制阀包括第三控制阀(7)和第八控制阀(12),第二路两级控制阀包括第四控制阀(8)和第九控制阀(13);第二路上水管安装第二组控制阀组及第三循环泵(18),第三循环泵(18)设置在第二路上水管的在热池(22)与两级控制阀之间的位置处;第二路上水管安装第二组控制阀组,第二组控制阀组包括并联的第一路两级控制阀和第二路两级控制阀,第一路两级控制阀包括第五控制阀(9)和第十控制阀(14),第二路两级控制阀包括第十一控制阀(15)和第六控制阀(10);各路两级控制阀的阀间由所述上水管连通,且位于该部分的上水管连通分支水管,所述分支水管安装第七控制阀(11),且第七控制阀(11)前端管路并联接通第一热泵(23)、第二热泵(24)、第三热泵(25);第一热泵(23)、第二热泵(24)、第三热泵(25)的蒸发器的热端输入为所述分支水管,蒸发器的冷端输出连接冷却塔(6),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冷却塔(6)的出口管路通入冷池(21),所述第一热泵(23)、第二热泵(24)、第三热泵(25)的冷凝器的热端输出为集水器(26),冷凝器的冷端输入为第一分水器(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607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