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剩余污泥的脱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6294.9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付井林;郭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井林 |
主分类号: | C02F11/122 | 分类号: | C02F11/122;C02F11/14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雄 |
地址: | 256800 山东省滨州市沾***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剩余污泥 板框压滤机 粉煤灰 滤布 脱水 含水率 混合液 压榨 污泥 剩余污泥泵 更换频率 化学药剂 设计压力 自行脱落 传统的 涂覆膜 压滤机 助滤剂 泵入 放入 入板 涂覆 堵塞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剩余污泥的脱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粉煤灰和水放入到搅拌罐中,进行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在5‑15min内泵入板框压滤机中,在板框压滤机的滤布上形成一层涂覆膜;然后在将剩余污泥泵入板框压滤机中,当板框压滤机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时,停止进剩余污泥,进行压榨,脱水后剩余污泥自行脱落。本发明采用粉煤灰作为助滤剂,该方法不加化学药剂,成本便宜,且提高了污泥产量,滤布不容易堵塞,减少了滤布的更换频率,降低了机器的维护成本;本发明方法是在板框压滤机的滤布上涂覆一层粉煤灰,与传统的将粉煤灰与剩余污泥混合在进行压榨相比,最后得到的污泥的含水率低,且可以处理含水率高的剩余污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污泥的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主要来源污水处理过程中,是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时,一部分有机物质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机物质则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细胞质,从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同时,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因此产生了剩余污泥。其中含有大量水分、无机灰分和有机挥发物,往往具有粘度大、可压缩性高、固体颗粒物粒度级小、zeta电位高等物理特性。随着我国设置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的产生极其数量在不断增长。随着废水处理标准越来越严格,剩余污泥的产量也大幅度地增长,伴随而来的污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剩余污泥经过厌氧/好养消化后,主要是向污泥中投放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使污泥颗粒絮凝、增强结构以便于机械脱水。但絮凝剂只能相对提高污泥的脱水速率,不能改善污泥的脱水程度,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只能降至78-85%,不能满足焚烧和填埋的要求,因此高含水率的剩余污泥的处理已经成为污水处理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常用的板框压滤脱水技术需要添加大量辅料和药剂,导致污泥脱水设备效率偏低,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偏高等问题,另外,由于生物污泥具有一定的粘性,容易粘度在滤布上,并逐渐深入滤布的缝隙之中,需要经常清洗滤布防止滤布堵塞,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
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剩余污泥的脱水方法,本发明采用粉煤灰作为助滤剂,将粉煤灰涂覆在板框压滤机的滤布上,然后进行剩余污泥的脱水过程,该方法不加化学药剂,成本便宜,且提高了污泥产量,滤布不容易堵塞,减少了滤布的更换频率,降低了机器的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剩余污泥的脱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粉煤灰和水放入到搅拌罐中,进行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2)将混合液在5-15min内泵入板框压滤机中,在板框压滤机的滤布上形成一层涂覆膜;
(3)然后在将剩余污泥泵入板框压滤机中,当板框压滤机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时,停止进剩余污泥,进行压榨脱水,脱水后剩余污泥能够自行脱落。
本发明采用粉煤灰作为助滤剂,主要是利用粉煤灰就有刚性,降低污泥的可压缩性,在脱水的过程中形成骨架,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较强,可以起到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破坏污泥胶体颗粒的稳定,强化污泥脱水的性能。粉煤灰本身是一种染料,在完成污泥的脱水工艺后,可以形成污泥-粉煤灰的混合燃料,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脱水方法,首先将粉煤灰在板框压滤机的滤布上涂覆一层,而传统的是将粉煤灰直接与剩余污泥混合然后进行压榨,传统的方法容易堵塞滤布,且需要的粉煤灰的含量较高,处理时间较长,污泥含水率较高,脱水效率较差,还增加了后续的处理难度,只能处理含水量低的剩余污泥,粉煤灰与剩余污泥混合后在压榨的过程中,粉煤灰容易将滤饼的空隙堵塞,如果达到相同的脱水率,需要较高的的压力,对设备要求较高。
进一步的,步骤(1)粉煤灰的重量是剩余污泥绝干重的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井林,未经付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62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