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屏蔽门系统的门槛结构及屏蔽门系统的门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6554.2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2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蔡冠之;王汉康;赵海阔;武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冠之 |
主分类号: | E06B1/70 | 分类号: | E06B1/70;E06B5/10;E06B7/28;B61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朱静谦 |
地址: | 102446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层 门槛结构 顶面 屏蔽门系统 基体层 门体结构 踏板结构 土建结构 粉尘堆积 金属导体 绝缘表面 绝缘性能 空气击穿 击穿 触电 地铁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地铁基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蔽门系统的门槛结构及屏蔽门系统的门体结构,门槛结构包括踏板结构,所述踏板结构包括基体层和绝缘层;所述基体层设于土建结构上方;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体层背向所述土建结构的一侧,且所述绝缘层的顶面为所述门槛结构的顶面。通过在基体层上设置绝缘层,且绝缘层的顶面即为门槛结构的顶面,由于绝缘层的顶面为空气而不是金属导体,从而防止了绝缘层被击穿的情况发生,保证了门槛结构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人体与门槛结构接触时接触到的是绝缘表面,从而防止了因空气击穿和粉尘堆积造成门槛结构发生通路进而导致人体触电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基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蔽门系统的门槛结构及屏蔽门系统的门体结构。
背景技术
屏蔽门系统是一道沿着车站全站台边缘设置的玻璃隔断墙,把站台区域和列车区域分隔开来,用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系数、改善乘客候车环境的一套机电一体化的机电设备系统。屏蔽门系统包括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一般地,机械部分包括门体结构和门机系统,电气部分包括控制与监视系统和电源系统。其中,门体结构通常包括固定门、活动门、应急门、承重结构和门槛等,活动门设于两个固定门之间,或者设于固定门与应急门之间;门槛设于活动门或应急门下方。
其中门槛一般包括土建结构、基座和踏板结构;基座安装在土建结构上,用于起支撑作用;踏板结构安装在基座上,用于供乘客直接踩踏。由于在列车进出站的过程中会产生活塞风,从而带动整个屏蔽门发生晃动,对屏蔽门门槛造成的剪应力较大,若采用陶瓷等绝缘材料,则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同时,列车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对屏蔽门的门槛造成影响,若采用单一的高分子材料,则容易发生热变形,从而造成整体屏蔽门发生下沉,而金属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以及不易发生热变形等特性,因此,门槛的踏板结构通常采用金属制成。
而目前地铁列车一般是采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并把钢轨作为回流排直接连至牵引变电所,为了避免杂散电流对地下金属管线和混凝土结构钢筋等造成电腐蚀,钢轨与大地是绝缘的,因此,钢轨与大地之间可能产生较大的电位差,从而使得地铁列车的车体外壳相对大地具有一定的电位差,而乘客在上下车时可能同时碰到地铁屏蔽门的结构和地铁列车的车身,如果地铁屏蔽门和车身的电位不一致,当乘客同时碰到地铁屏蔽门的结构和车身时,乘客就会受到电击伤害,因此,在地铁屏蔽门建造的过程中,需要使得地铁屏蔽门系统与地铁列车车厢等电位,这就要求整侧屏蔽门的门体结构需要与土建结构绝缘安装。
但是采用这种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铁车辆行驶中车轮与铁轨摩擦产生金属粉尘和其他粉尘导致空气介电常数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击穿和尖端放电的现象,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粉尘在绝缘垫片表面堆积,不断减少爬电距离,最终导致绝缘垫片被击穿导致通路导电,故采用这种方案具有绝缘垫片易被击穿、维护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踏板由金属制成,而为金属踏板设置的绝缘垫片易被击穿而导致门槛绝缘性能失效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屏蔽门系统的门槛结构及屏蔽门系统的门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蔽门系统的门槛结构,包括踏板结构,所述踏板结构包括基体层和绝缘层;所述基体层设于土建结构上方;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体层背向所述土建结构的一侧,且所述绝缘层的顶面为所述门槛结构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层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高弹态聚氨酯类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毫米~2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门槛结构还包括绝缘分隔条,所述绝缘分隔条沿所述踏板结构的周向设置在所述踏板结构的外周壁上,用于对所述绝缘层的边缘进行覆盖以对所述绝缘层进行封边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踏板基体之间的装配方式为榫接、铆接或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冠之,未经蔡冠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6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