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多系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8173.8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6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时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10 | 分类号: | H04W24/10;H04W36/00;H04W68/00;H04W88/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牟蓓佳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系统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多系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在多系统切换过程中,无线通信装置从立即上报实时业务模式切换到暂缓上报实时业务模式,并监听是否有网络的实时业务寻呼消息;若监听到所述网络的实时业务寻呼消息,则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建立与所述网络的实时业务承载,同时暂缓上报所述实时业务寻呼事件;在多系统切换成功且切换后的多系统工作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将所述实时业务寻呼事件上报给所述切换后的多系统,用于完成实时业务;其中,所述多系统是指多用户系统或多操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多系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智能终端的发展、具有双操作系统、多操作系统及多用户系统的终端越来越多(后面具有双操作系统的终端或多操作系统的终端如无特殊说明,统一称作多操作系统终端)。多操作系统、多用户系统形态多样,其中一种是双操作系统和多用户系统共用底层无线通信模块,共用I/O输入输出等硬件模块。当多操作系统或多用户系统切换时,共用的I/O输入输出模块需要重新进行映射(例如从操作系统1/用户1切换到操作系统2/用户2时,操作系统1/用户1占用的I/O设备需要释放,切换到操作系统2/用户2时,需要与操作系统2/用户2进行映射),与无线通信模块部分接口也需要释放、重新映射。但无线通信模块还是在正常的工作,不会发生变化。在多操作系统/多用户系统切换的过程中,终端无线通信模块仍然可以监听网络的电话寻呼消息,但由于无线通信模块部分接口需要重新映射,虽然无线通信模块监听到了电话寻呼,但终端接听电话会有异常。
1.多系统切换过程中,无线通信模块监听到电话寻呼消息,并上报给操作系统1,终端同时继续操作系统切换,切换到操作系统2。操作系统切换后,手机通话状态与操作系统1发生失步、在操作系统2无来电界面,再切换会操作系统1时,终端显示在振铃,但状态已失步,也无法正常接听来电。
2.多系统切换过程中,无线通信模块监听到实时业务寻呼消息,拒接来电,例如发出disconnect消息携带原因致为user busy。主叫方听到网络提示语被叫忙。对于被叫有一定概率漏接来电。
3.多系统切换过程中,无线通信模块监听到实时业务寻呼消息,不响应寻呼。主叫方听到网络提示语被叫关机,或被叫暂时无法接听。
4.多系统切换过程中,无线通信模块监听到实时业务寻呼消息,并通知上层的多系统,终端停止当前切换进程,返回原来的系统,响铃,用户可以看到来电界面,并能正常接听电话。
方法1、2、3被叫用户都有漏接实时业务的问题,方法4被叫用户虽然可以建立实时业务,但没有完成正常的系统切换动作,用户体验不是非常的好。另外由于切换前需要释放I/O输入输出设备,不仅有一定概率漏接实时业务,还有一定几率造成终端异常、多系统之间的无线状态不同步,多系统的网络异常,例如找不到网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操作系统或多操作系统终端或多用户系统在切换过程中漏接实时业务或实时业务异常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多系统切换的方法,包括:
在多系统切换过程中,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模块)从立即上报实时业务模式切换到暂缓上报实时业务模式,并监听是否有网络的实时业务寻呼消息;
若监听到所述网络的实时业务寻呼消息,则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建立与所述网络的实时业务承载,同时暂缓上报所述实时业务寻呼事件;
在多系统切换成功且切换后的多系统工作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将所述实时业务寻呼事件上报给所述切换后的多系统,用于完成实时业务;
其中,所述多系统是指多用户系统或多操作系统。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建立与所述网络的实时业务承载,同时暂缓上报所述实时业务寻呼事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8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