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0166.1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5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1/34 | 分类号: | C08L61/34;C08L21/00;C08K13/04;C08K7/06;C08K7/24;C08K3/04;F16D69/02;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苏敏 |
地址: | 441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刹车片 打印 摩擦片 刹车片 制备 配方 打印装置 电力消耗 多孔铜粉 高流动性 工艺生产 加热装置 硫酸钡 石墨粉 碳纤维 橡胶粉 重量份 嗪树脂 氧化铝 可用 铝粉 固化 模具 节约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汽车刹车片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各组分:苯并噁嗪树脂10‑20份、多孔铝粉5‑10份、多孔铜粉5‑10份、橡胶粉5‑10份、石墨粉5‑10份、硫酸钡25‑50份、氧化铝5‑10份及碳纤维10‑20份。采用可3D打印的刹车片配方,该配方具备高流动性且固化时不产生气体,因而可用于3D打印的工艺生产摩擦片。而且,采用特制3D打印装置进行刹车片打印生产,因而能不受模具限制,一台设备即能生产各类摩擦片。因其加热装置较小,相对于常规生产方式节约了大量电力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刹车片的一般制备工艺是把粘接剂、增强纤维和填料混拌后,经过加热加压固化成型,该方法具备工艺简便的优点,然而其限制在于对于不同的摩擦片品种需要不同模具,因而在生产中需要倒换模具,生产效率较低,另外当产品型号较多时,需要准备较多的模具,增加了工装投入。另外,在成型过程中要得到一定的制品密度,需要大吨位压机。而为了使材料中的粘接剂树脂固化,需要对整个模具加热,从而消耗大量电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方法。生产该汽车刹车片只需要一台小型3D打印装置即能生产各种型号尺寸的刹车片,不需要大吨位压机和模具,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电力消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刹车片,所述汽车刹车片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各组分:苯并噁嗪树脂10-20份、多孔铝粉5-10份、多孔铜粉5-10份、橡胶粉5-10份、石墨粉5-10份、硫酸钡25-50份、氧化铝5-10份及碳纤维10-20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汽车刹车片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各组分:苯并噁嗪树脂20份、多孔铝粉10份、多孔铜粉10份、橡胶粉5份、石墨粉5份、硫酸钡25份、氧化铝5份及碳纤维20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汽车刹车片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各组分:苯并噁嗪树脂10份、多孔铝粉5份、多孔铜粉5份、橡胶粉10份、石墨粉10份、硫酸钡40份、氧化铝10份及碳纤维10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汽车刹车片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各组分:苯并噁嗪树脂15份、多孔铝粉8份、多孔铜粉8份、橡胶粉8份、石墨粉8份、硫酸钡30份、氧化铝8份及碳纤维15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为将各原料在立式混料机用2000-4000rpm的转速混合5-15分钟后,在3D打印机中制备摩擦片。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速为3000rpm。
上述方案中,混合时间为10分钟。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可用于3D打印的刹车片配方,该配方具备高流动性、固化时不产生气体,一般汽车摩擦材料采用热塑性酚醛树脂做粘接剂,该树脂在固化时要产生水和氨气,这种混合气体如果无法完全排除,可能导致最终产品开裂或内部缺陷,因此无法用于3D打印制作摩擦片,本专利采用热固性苯并噁嗪树脂做粘接剂,该树脂固化过程为开环自交联,无气体放出或小分子物质生成,用该树脂做粘接剂制品在受热固化时能形成致密结构。另外为了弥补苯并噁嗪树脂模量较高,制品太硬的缺点,并提高产品热导率,使其更易于加热,以在3D打印时被快速加热,在配方中加入多孔铝粉,和多孔铜粉,采用碳纤维而不是普通的硅酸铝纤维来做增加纤维,在保证制品的强度的时,配方热导率更好,易于采用3D打印方式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可3D打印的刹车片配方,该配方具备高流动性且固化时不产生气体,因而可用于3D打印的工艺生产摩擦片。
2.采用特制3D打印装置进行刹车片打印生产,因而能不受模具限制,一台设备即能生产各类摩擦片。因其加热装置较小,相对于常规生产方式节约了大量电力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0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