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物及一种抗落球冲击增亮膜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1237.X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0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任远飞;薛永富;张彦;唐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1/00 | 分类号: | C09D171/00;C09D163/10;C09D167/06;C09D175/14;C09D7/61;C08J7/04;G02B5/02;G02F1/13357;C08L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 11546 | 代理人: | 张华;钟志红 |
地址: | 31504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亮膜 落球冲击 增亮层 无机纳米粒子 光固化树脂 紫外光固化 功能薄膜 光引发剂 优异性能 制备工艺 高耐磨 高硬度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功能薄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物及一种抗落球冲击增亮膜。为了解决目前的增亮膜不抗落球冲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及一种抗落球冲击增亮膜。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包括无机纳米粒子,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光固化树脂,光引发剂和助剂。本发明提供的增亮膜包括增亮层,所述的增亮层由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经紫外光固化制成。本发明制备的增亮膜不仅具有较高的亮度和优异的抗落球冲击性能,而且兼具高硬度高耐磨等优异性能。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及增亮膜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薄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物及一种抗落球冲击增亮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已经普遍应用于电脑、手机、电视、导航仪、数码相机及一些仪器的显示屏上。由于液晶面板自身并不发光,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部件之一,起到了提供足够的亮度及均匀光线的作用。
背光模组除光源外的基本构成由下而上包括有: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和增亮膜等,其中起到提升亮度功能的主要是增亮膜。随着移动显示的普及,终端客户对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高亮度的增亮膜的需求越来越多。影响增亮膜的亮度的主要因素是增亮层固化成型时采用的组合物的折射率和增亮层的微结构设计;固化成型时采用的组合物的折射率越高,制备的增亮膜的亮度表现越高。
随着触屏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以及很多电子产品都引入了触屏技术,然而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屏幕上手指或者触屏笔频繁点击的位置容易产生白斑。而且在显示设备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他物体砸落在屏幕上,屏幕砸落处也会产生白斑缺陷。上面的白斑缺陷主要是由于背光模组中的增亮膜的微结构被外部的冲击力损伤所致。这是因为增亮膜带有凸凹有致的微结构,所以比其他光学膜片更容易在外部的冲击力下产生损伤。所以,如何解决增亮膜的抗落球冲击问题一直是困扰本行业的一个技术难题。
前市场上适用于生产增亮膜的涂布组合物通常为纯有机组分,而纯有机组分折射率普遍较低,一般都在1.60以下,经过聚合反应制备的增亮膜亮度一般,硬度较低,抗落球冲击性能较差。而无机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粒径,对光线透过不影响,同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和高折射率的特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因此,探寻简单有效的制造工艺,开发出一种具有高亮度,抗落球冲击性能优异,兼具高硬度高耐磨的增亮膜已成为光学薄膜领域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的增亮膜不抗落球冲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及一种抗落球冲击增亮膜。本发明制备的增亮膜不仅具有较高的亮度和优异的抗落球冲击性能,同时兼具高硬度高耐磨等优异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增亮膜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无机纳米粒子,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光固化树脂,光引发剂和助剂。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的原料包括下述成份:无机纳米粒子8-45重量份;第一单体:10-50重量份;第二单体:5-40重量份;光固化树脂:8-45重量份;光引发剂:1-10重量份;助剂:0.1-1重量份;其中无机纳米粒子,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光固化树脂和光引发剂的总重量份为100份。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的原料包括下述成份:无机纳米粒子12-40重量份;第一单体:15-45重量份;第二单体:10-35重量份;光固化树脂:14-40重量份;光引发剂:2-7重量份;助剂:0.3-0.6重量份;其中无机纳米粒子,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光固化树脂和光引发剂的总重量份为100份。前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4-8,和实施例1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1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