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评估短波天线性能的空中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1318.X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1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王波;李光军;梁艺;刘庆;李成全;华怡;刘肖肖;张雄;杨懿楠;杨东昊;王勇;刘力攀;魏巍;胡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9/10 | 分类号: | G01R2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评估 短波 天线 性能 空中 测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估短波天线性能的空中测试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空中测试设备搭载在无人机上;空中测试设备包括:短波天线、功放模块、信号源、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数传电台、飞控模块和电源模块;短波天线,用于与待测短波天线通信;飞控模块,用于获取无人机的状态信息,并接收设置在地面的中心控制设备发送的飞行控制指令,根据无人机的状态信息和飞行控制指令控制无人机运行;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用于在无人机飞行达到预定高度后,获取无人机的状态信息以及功放模块的功放输出电平值,并通过数传电台传输给中心控制设备,功放输出电平值用于提供给中心控制设备评估待测短波天线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评估短波天线性能的空中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短波天线作为短波无线通信空中测试设备的咽喉要道,对短波无线通信空中测试设备的总体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征短波天线性能的指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表征天线馈电性能,如电压驻波比、功率容量、接地电阻等,这类指标可通过网络分析仪等设备进行准确测试;另一类主要表征天线辐射性能,如增益、方向图不圆度、波束指向、波束宽度等,表征了天线在空间各个方向所具有的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能力。
天线辐射性能指标是衡量天线辐射性能的关键指标,常用的短波天线辐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为:在地面某些位置通过测试仪器仪表对天线典型方向的性能进行测试,这种方式仅能对天线空间性能进行抽样测试、无法对天线性能进行全面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估短波天线性能的空中测试设备,以实现短波天线辐射性能指标测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估短波天线性能的空中测试设备,所述空中测试设备搭载在无人机上,所述无人机用于围绕设置在地面的待测短波天线飞行;
所述空中测试设备包括:短波天线、功放模块、信号源、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数传电台、飞控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功放模块同时与所述短波天线以及所述信号源电连接,所述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同时与所述信号源、所述数传电台和所述飞控模块电连接,所述功放模块、所述信号源、所述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和所述数传电台均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所述短波天线,用于与所述待测短波天线通信;
所述飞控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无人机的状态信息,并接收设置在地面的中心控制设备发送的飞行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无人机的状态信息和所述飞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无人机运行;
所述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无人机飞行达到预定高度后,获取所述无人机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功放模块的功放输出电平值,并通过所述数传电台传输给所述中心控制设备,所述功放输出电平值用于提供给所述中心控制设备评估所述待测短波天线的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飞控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无人机上升过程中将所述无人机的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中心控制设备;当所述无人机飞行达到预定高度后,接收所述中心控制设备发送的开始测试指令;将所述开始测试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始测试指令时,控制所述功放模块和所述信号源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飞行控制指令包括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半径和频率;
所述飞控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飞行半径控制所述无人机运行;同时,按照所述频率获取所述无人机的状态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无人机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无人机的坐标值及横摇、纵摇、航向与时间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交换与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飞控模块获取到的WGS-84大地坐标系的坐标值转换为以所述待测短波天线为中心的坐标值后,发送给所述中心控制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1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