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富氮性能数据的膜组件中空纤维膜丝装填数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1988.1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3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占营;黑东炜;刘蜀疆;常印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放射性核素实验室;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B01D65/10;B01D5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性能 数据 组件 中空 纤维 装填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富氮性能数据的膜组件中空纤维膜丝装填数确定方法,首先采用n根膜丝制作膜组件小样;然后通过富氮性能实验测试S1制作的膜组件小样的空分性能,获取膜组件小样在不同氮气纯度条件下的氮气产率和氮气回收率;然后计算该中空纤维膜组件小样的空气进气流速、氮气渗透流速和氧气渗透流速,得到相应的氮气、氧气渗透流速后分别计算得到待测算膜组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较于膜组件小样的氧气渗透流速之比和氮气渗透流速之比;最后计算待测算膜组件膜丝装填根数。解决了因中空纤维膜组件渗透速率无法测量,造成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困难的问题,适用于采用相同材质制成的一系列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膜丝装填数量的计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富氮性能测试数据的膜组件中空纤维膜丝装填根数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压力推动下透过膜的渗透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各组分之间的分离。气体分离膜材料通常包括有机膜和无机膜两大类,其中有机膜由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主要包括聚酰亚胺(PI)、乙酸纤维素(C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砜(PS)、聚碳酸酯(PC)、聚苯醚(PPO)等。大多数高分子聚合物膜都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互为制约的关系,因此研究开发出兼顾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的新型高分子膜材料已成为目前气体分离膜技术研究的热点。
膜组件是应用膜材料分离物质的基本单元,通常由膜元件(膜材料)和外壳(容器)组成。工业上常用膜组件的形式主要有平板式、圆管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纤维式四种。其中大部分的气体分离膜组件均成型于中空纤维式,接近或少于20%的成型于螺旋卷式。
渗透性和选择性是评价气体分离膜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评价渗透性和选择性的物理量分别为渗透系数(P)和分离系数(αij)。渗透系数的定义为单位驱动压力(或逸度)下某气体组分的稳态气体通量,其中压力(或逸度)差通过膜的致密层厚度进行归一化,其数学表达式如式(1-1):
式中:Pi是气体组分i的渗透系数,常用单位是Barrer,10-10cm3(STP)·cm/(cm2·s·cmHg);Δpi是组分i在膜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压力差,cm Hg;δ是膜厚度,cm;ji是组分i的渗透通量,即单位膜面积中气体组分i的体积流速,cm3(STP)/(cm2·s);
Pi是气体分离过程中描述致密膜气体透过性能的参数,是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的膜-分离气体体系的特性常数,由分离气体和膜材料的性质所决定。
对于非对称膜和复合膜,致密皮层厚度难以准确计算和测定,膜的气体渗透性能不便于用渗透系数P来描述,而使用渗透速率J。在实际应用中,为评价某气体组分i在特定膜组件(如中空纤维膜组)中的渗透速率,通常根据公式(1-2)来测量:
式中下标i代指某气体,如O2或N2;P为膜的渗透系数,只与膜材料和气体的性质有关;δ为膜厚度,cm;Qi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流速,cm3/s;△P为渗透压差,Pa;A为膜面积,cm2;t为测试时间,s;qi为测试时间内气体组分的渗透体积,cm3;n为膜组件的中空纤维膜根数;d为膜组件单根中空纤维膜直径,cm;l为膜组件的每根中空纤维膜的长度,cm;Ji为气体渗透速率,GPU;1GPU=7.051(10-13cm3/(cm2·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放射性核素实验室;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放射性核素实验室;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1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