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2253.0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朱广林;杨东升;王艺璇;涂赣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宁佳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基负极 制备 硅基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预处理 导电性 表面活性剂 电化学性能 多孔硅表面 络合剂溶液 材料循环 化学镀镍 配制镀液 去离子水 体积膨胀 主盐溶液 化学镀 还原剂 纳米硅 稳定剂 烘干 粗化 镀液 硅基 缓冲 活化 敏化 配制 清洗 | ||
本发明的一种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硅基材料的制备及预处理;(2)硅基材料的粗化,敏化活化;(3)配制镀液:将主盐溶液和络合剂溶液混合后,再依次加入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4)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加入步骤(3)配制的镀液中,调节pH值,缓慢加入还原剂进行化学镀;(5)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烘干,制得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采用纳米硅和多孔硅表面化学镀镍的方式,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并缓冲硅基负极材料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改善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并逐步向新能源储能等领域拓展。石墨是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最常用的材料,但其理论比容量仅有372mAh/g,难以满足高性能、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硅材料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但其体积膨胀效应和较低的电导性,严重限制了其容量的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硅基负极材料的表面化学镀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并抑制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制备一种高性能的硅基负极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硅基材料,进行粗化,敏化活化;
(2)配制镀液:将主盐溶液和络合剂溶液混合后,再依次加入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制得镀液,所述的镀液中主盐溶液浓度为10-40g/L,络合剂浓度为0.03-006mol/L,稳定剂浓度为(1-3)×10-6mol/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5-1.5)×10-6mol/L;
(3)将活化后硅基材料加入镀液中,调节镀液pH值为9-14,缓慢加入还原剂,进行化学镀,其中,所述的化学镀温度为30-90℃,施镀时间为10-120min;
(4)将化学镀后硅基材料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烘干,制得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所述的步骤(1)中,硅基材料为纳米硅粉末或多孔硅粉末。
所述的步骤(1)中,纳米硅粉末粗化前进行预处理,具体过程为:将市购纳米级硅粉置于2%氢氟酸中浸泡,以除去硅表面可能存在的SiO2,再经过去离子水清洗和烘干,得到纳米硅粉末。
所述的步骤(1)中,多孔硅粉末的制备过程为:将小块的铝硅合金放置于10%盐酸中浸蚀,待反应结束无气泡产生后,表明金属铝已完全除去,洗涤过滤后,得到的硅粉同样在2%氢氟酸中浸泡,再经过去离子水清洗和烘干后,得到多孔硅粉末。
所述的步骤(1)中,硅基材料的粗化过程为:将硅粉放入酸性粗化液中,在室温下搅拌,通过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酸性粗化液主要为硫酸,硝酸中的一种。
所述的步骤(1)中,硅基材料的敏化活化采用盐基胶体钯活化法,敏化活化液的配方为:0.5g/L氯化钯,30g/L氯化亚锡,60ml/L的37%盐酸,160g/L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所述的步骤(2)中,主盐为镍盐,具体为硝酸镍、硫酸镍或氯化镍中的一种。
所述的步骤(2)中,络合剂为乙二胺、柠檬酸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中的一种,稳定剂为硫脲、尿素或硫化铵中的一种,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的步骤(3)中,还原剂为水合肼,添加量为镀液的10-150ml/L。
所述的步骤(4)中,化学镀次数为1~3次,以避免漏镀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2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