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肝靶向阿霉素/Bcl-2 siRNA共载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2917.3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1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武敬亮;高志芹;张波;田桂香;姜虹;李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31/713;A61K31/704;A61K48/00;A61K47/32;A61K47/36;A61K47/28;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孙维傲 |
地址: | 26105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阿霉素 bcl sirna 纳米 胶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载药纳米胶束其包含药物和/或基因、DPP聚合物和甘草次酸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所述DPP聚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式(I)其中,n为≥13的自然数。本发明的载药纳米胶束采用了新的聚合物载体DPP,并引入了GH聚合物,提高了药物递送的靶向性,尤其肝靶向性、降低了摄取速率、提高了抗癌效果。本发明的聚合物及载药纳米胶束也可用于制备其他基因与疏水性药物联用的肝靶向递送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肝靶向阿霉素/Bcl-2 siRNA共载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癌症之一,传统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抗癌治疗方法。然而,许多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由于系统毒性大,靶向性不强,多药耐药的发展,存在许多临床局限性。
为了提高对肝癌细胞的选择性,有效的策略是设计纳米载体实现肝靶向递送。近年来,纳米颗粒已被证明具有低系统毒性的药物递送优势。基于磷酸乙醇胺-聚乙二醇聚合物(PEG-PE)的纳米载体是一种有前途的纳米颗粒传递系统,它具有生物相容性,通过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效应(EPR)在肿瘤中延长循环和积累。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来制备肝靶向纳米载体,这些纳米载体被糖、抗体等配体修饰。
此外,肿瘤细胞中MDR(multidrug resistance,多药耐药性)的发展是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Bcl-2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分布于内质网,即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外膜。上调Bcl-2表达是MDR的机制之一,导致抗凋亡通路的激活。Bcl-2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siRNA可以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导致肝癌细胞凋亡。
为克服传统化疗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的局限性,联合用药策略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被应用。它是基于协同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将化疗药物与RNAi等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纳米颗粒可以同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共同递送到肿瘤区域,从而通过协同/联合治疗效应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逆转多药耐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PP聚合物以及由该聚合物组成的载药纳米胶束,并且该纳米胶束中引入了甘草次酸修饰的透明质酸(GH聚合物),可实现对药物尤其是疏水性药物较好的递送效果和靶向效应。尤其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阿霉素(DOX)和Bcl-2siRNA共载的肝靶向纳米胶束,其组成包括:阿霉素、Bcl-2 siRNA、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DPP聚合物)、甘草次酸修饰的透明质酸(GH聚合物)。DPP聚合物是新合成的药物载体,GH聚合物的引入实现了纳米胶束的靶向递送,并且降低了摄取速率,提高了抗癌尤其是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其中,GH聚合物与载药DPP聚合物的质量比是1:5~1:10;盐酸阿霉素与纳米载体(DPP)质量比为1:5~1:20;纳米载体(DPP)与bcl-2 siRNA的质量比为100:2~100:16;阿霉素包封率在72%~91%。本发明同时涉及新型共载材料合成和肝靶向共载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实施,该方法也可用于制备其他基因与疏水性药物联用的肝靶向递送体系。
具体地,本发明通过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纳米胶束,其包含药物和/或基因、DPP聚合物和甘草次酸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GH聚合物),GH聚合物包裹在载药纳米胶束的最外层,所述DPP聚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n为≥13的自然数。PEG分子量为600-1800,n值为13-41的自然数。
其中,所述DPP聚合物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DSPE-PEG-PEI)聚合物,其由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酰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聚乙二醇活性酯(DSPE-PEG-NHS)与支链聚(乙烯亚胺)的支链氨基聚合得到。
优选地,所述支链聚(乙烯亚胺)的Mw为0.6~1.8kDa,优选为1.8kD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医学院,未经潍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2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