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3377.0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1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贾小乐;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1 | 分类号: | A61F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器,包括连杆组件,以及两个沿所述连杆组件的轴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固定在所述连杆组件上、并分别朝远离所述连杆组件的方向辐射延伸,所述第一滤网包括多个用于支撑在血管内壁上的支撑杆,所述第二滤网包括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支撑杆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使第一支杆与支撑杆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不仅可以提高滤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还延长了滤器的回收时间窗,有效满足了临床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肺栓塞(PE)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死率高,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均可引起肺栓塞。腔静脉滤器(以下简称滤器)在临床上被证实为预防肺栓塞安全有效的手段,滤器被置入到下腔静脉中,对下腔静脉中脱落的血栓实现过滤,防止脱落的血栓顺着血流到达肺部,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
目前,市场上的滤器主要为永久性滤器和临时性滤器。其中,永久性滤器一经使用,患者必须终身服药,且滤器长期植入体内,滤器有发生变形、倾斜、移位、断裂,甚至穿透血管的危险等。因此,临床上推荐使用临时性滤器,在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急性期置入,急性期过后,血栓脱落的风险减少时再将滤器取出。
临时性滤器主要分为单伞开放式滤器和封闭框架式滤器,其中,单伞开放式滤器包括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的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汇聚在一起形成封闭端,开放端的支撑杆与血管接触,起到固定滤器的作用。由于开放端的支撑杆如同埋入血管壁的钉子,即使支撑杆被内皮细胞爬附、包裹,也可随时根据需要借助外力将支撑杆轻松拔出,故,单伞开放式滤器的可回收期较长。但由于单伞开放式滤器的一端为开放结构,其开放端的支撑杆对血管的支撑力度较弱,在血流及外力的影响下滤器容易倾斜、移位、甚至导致血管壁穿孔等并发症。封闭框架式滤器包括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汇聚在一起形成封闭端,支撑杆与血管接触,起到固定滤器的作用,封闭框架式滤器的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倾斜、移位,但由于该滤器的两端封闭,若滤器支撑杆被内皮细胞爬覆、包裹,会导致植入的滤器难于取出,因此,为了避免其支撑杆被内皮细胞爬附,封闭框架式滤器的回收时间窗较短。
因此,如何延长滤器的回收时间窗,同时确保滤器在体内的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滤器,包括连杆组件,以及两个沿所述连杆组件的轴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固定在所述连杆组件上、并分别朝远离所述连杆组件的方向辐射延伸,所述第一滤网包括多个支撑杆,所述第二滤网包括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支撑杆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器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杆通过可降解连接件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器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可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滤网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二滤网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杆上。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器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当所述锁定机构解锁时,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相对滑动。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器中,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连杆组件上、并朝远离所述连杆组件的方向辐射延伸。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器中,所述第一滤网还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杆组件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器中,所述第一支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杆绕所述连杆组件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支杆固定在所述连杆组件上、并分别朝远离所述连杆组件的方向辐射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3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