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陶瓷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6237.9 | 申请日: | 201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6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青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6 | 分类号: | C04B33/16;C04B33/132;C04B33/13;C04B33/04;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洪敏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鹤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陶瓷膜 | ||
本发明涉及纳米陶瓷膜技术领域,针对纳米微孔孔径较大,使得过滤污水的效果一般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超级纳米陶瓷膜,该技术方案如下:超级纳米陶瓷膜呈管状且两端开口,超级纳米陶瓷膜的管壁上开有若干微孔,微孔的孔径为50‑60nm。通过微孔孔径为50‑60nm使得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有害物质无法通过超级纳米陶瓷膜的管壁以隔绝在超级纳米陶瓷膜的管身中,使得过滤效果较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陶瓷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纳米陶瓷膜。
背景技术
纳米陶瓷膜因其纳米微孔的存在,在污水处理上能起到十分强力的过滤效果。
一般陶瓷材料具有较强的密实度,欲产生微孔,则需要在烧结时发泡,但普通的发泡剂在发泡时,气泡产生后气体流动是杂乱无序的,经常会出现多个发泡剂产生的气体汇聚而产生孔径较大的微孔的情况,同时难以控制微孔贯穿陶瓷材料厚度方向以形成过滤用的微孔,因此一般的纳米陶瓷膜上的纳米微孔孔径较大,使得过滤污水的效果一般,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陶瓷膜,具有过滤污水的效果较佳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陶瓷膜,所述纳米陶瓷膜呈管状且两端开口,所述纳米陶瓷膜的管壁上开有若干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50-60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纳米陶瓷膜呈管状且两端开口,过滤污水时,将纳米陶瓷膜一端封堵后从开口端注入污水,通过微孔过滤后的净水从纳米陶瓷膜的管壁渗出以完成污水过滤净化,通过微孔孔径为50-60nm使得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有害物质无法通过纳米陶瓷膜的管壁以隔绝在纳米陶瓷膜的管身中,使得过滤效果较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纳米陶瓷膜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高岭土40-55份;
长石10-15份;
石英25-28份;
白炭黑15-22份;
黑泥1.5-1.8份;
白云石1.2-1.6份;
增稠剂25-44份;
减水剂0.9-1.2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白炭黑补强以使得纳米陶瓷膜的强度较佳,且具有较好的韧性不易碎裂;通过加入增稠剂使得形成泥浆后不易流动性下降,便于成型;通过加入减水剂以减少用水量,节约资源,便于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纳米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浆,具体如下:
将高岭土、长石、石英、白炭黑、黑泥、白云石、增稠剂、减水剂以及水加入球磨机中磨制成泥浆;
(2)泥浆脱水,具体如下:
通过压滤以排出水分以形成滤渣;
(3)制胚,具体如下:
将滤渣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以形成管状的生胚;
(4)干燥胚体,具体如下:
生胚脱模后自然风干形成干胚;
(5)干胚涂覆秞浆;
(6)种植纤维,具体如下:
将直径为40-50nm的聚丙烯腈纤维沿干胚径向种植在干胚上,所述聚丙烯腈纤维长度大于干胚的管壁厚度,所述聚丙烯腈纤维贯穿干胚的管壁且两端均伸出干胚的管壁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青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青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62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