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7675.7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遵伟;王虎;杨长厚;贾欣鑫;王雷;王艳龙;张浩;李显昭;赵燕博;刘杰;苏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东营万邦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马千会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鳌山卫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装置 气力输送 输送管道 喂料机 负压 负压装置 质量流量计 流动状态 气动管道 实际工程 实验误差 电子秤 喂料量 校核 风速 | ||
本发明属于气动管道输送技术领域,涉及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一种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包括负压装置、输送管道、喂料机;所述喂料机设置在输送管道的前端,负压装置设置在输送管道的末端;所述喂料机与负压装置之间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质量流量计;所述喂料机的下方设有电子秤。本发明的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解决了实验装置与实际工程装备因为缩尺比的因素引起的实验误差问题,能够真实的模拟出不同风速和不同喂料量的情况下物料在管线中的流动状态,提高物料质量流量计的校核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动管道输送技术领域,涉及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气力输送技术是指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颗粒状物料。根据压力特征的不同,气力输送系统分为正压气力输送系统和负压气力输送系统。负压气力输送是通过系统终点的风机抽吸系统内的空气,形成负压气流,气流携带物料从吸嘴进入系统并到达终点,最后经过滤分离将空气排放到大气中。由于管道沿程所有的空气均是向内泄漏,安全环保,同时系统可以从多处供料点吸送物料,输送灵活方便,因而在物流、能源、化工、冶金、农业、环保、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气力输送是气固两相流,情况十分复杂,气力输送技术的设计计算尚处于经验阶段。
负压气力输送技术中,固态物料的质量流量是重要的工艺操作参数,其能否准确的测量直接影响了生产装置的稳定安全运行。目前物料的的质量流量测量的方法主要有电学法、微波法、射线法等等。由于气力输送技术中,管道内气固两相流动复杂,如不同的输送物料和操作条件下,特别是管道截面固相浓度分布的不均匀,都会影响固体质量流量计的准确测量,因此需要对固体质量流量计进行标定。目前质量流量计进行标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进料系统中料仓的物料进料量进行称重,根据称重数据对输料管道上的固体质量流量计进行标定。
现场进行进料量称重的方式存在较大的缺陷,严重影响生产工艺的稳定安全运行。首先物料称重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输送物料的管线始终与料仓相连,为称重的精度引入误差;其次实际生产的物料输送管线按照现场场地限制布置,不一定有位置可以安装固体质量流量计,为标定工作带来困难;最后,料仓中物料的减少量与物料输送管线中物料的质量流量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不能准确的实现实时在线标定。华东理工大学大学设计了一种固体质量流量计标定装置和使用方法以及含其的系统(CN200910050837.6),为正压气力输送系统,难以完成负压气力输送系统中质量流量计的标定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包括负压装置、输送管道、喂料机;所述喂料机设置在输送管道的前端,负压装置设置在输送管道的末端;所述喂料机与负压装置之间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质量流量计;所述喂料机的下方设有电子秤。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管道分为三段,依次为水平段、垂直段、水平段;在每一管段大约中间位置设置标定点安装质量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的质量流量计的前方设有视镜,后方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喂料机的前方管道上设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管道入口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道上安装的设备和仪器均与输送管道密封连接。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负压气力输送实验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实验需求,将实验物料投入到喂料机中;
(2)打开负压装置,按照实验要求调整风速;
(3)观察压力传感器压力显示值,待物料输送管道内压力稳定时,打开喂料机,使喂料机的喂料量达到实验要求的喂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东营万邦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东营万邦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7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