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泌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8773.2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万宇平;吴小胜;张彩丽;任西杰;顾蓉蓉;肖文雪;李楠;何方洋;王兆芹;高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44;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泌 抗莱克 多巴胺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细胞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泌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所述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杂交瘤细胞株G‑1‑5,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689。本发明利用自行设计的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利用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制备获得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对莱克多巴胺进行快速、准确的免疫检测和免疫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泌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其特别适于动物组织、动物尿液、动物血清、饲料等样本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量的检测。
背景技术
莱克多巴胺(Clebuterol)属于β-受体激动剂,具有重新分配机体营养、抑制脂肪沉积、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酮体瘦肉率、改善肉质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量莱克多巴胺被滥用于畜牧业和养殖业。人体摄入过量莱克多巴胺时,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有肌肉震颤、心跳和呼吸加快等,甚至会危害生命。因此,许多国家已经禁止将莱克多巴胺作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我国农业部也于2002年明确将其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目前,检测莱克多巴胺比较经典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的确证方法。基层实验室大批量检测样本应用的一般是免疫方法,因此获得一株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是非常重要的。本发明制备出一种分泌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将其应用于免疫产品,测定动物组织、动物尿液中莱克多巴胺药物的残留量,具有检测限低、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检测成本低,非常容易推广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对莱克多巴胺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株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由该细胞株制备的抗体对莱克多巴胺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检测灵敏度,可以用来建立莱克多巴胺总量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试剂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免疫亲和柱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株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命名为G-1-5,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689。
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它由所述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689的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G-1-5所分泌产生。
所述的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用于食品安全中莱克多巴胺含量的检测。
本发明提供的细胞株G-1-5的制备步骤为:
(1)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章胺和4-甲氧基-乙氧基-苯并戊酸甲酯反应,得到莱克多巴胺半抗原,半抗原与蛋白质偶联,制备出人工抗原,即免疫原、包被原;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通过免疫小鼠,得到单克隆抗体;
(3)细胞株G-1-5的制备: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得到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G-1-5。
(4)细胞株G-1-5的应用:应用于酶联免疫试剂盒。
(5)细胞株G-1-5的应用:应用于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6)细胞株G-1-5的应用:应用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免疫磁珠分离富集试剂盒、磁颗粒化学发光试剂盒、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免疫亲和柱等其他免疫检测产品。
附图说明
图1:莱克多巴胺半抗原合成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8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