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存储设备及存取智能存储设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8806.3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9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挺;朱锐;王元龙;王辉;徐露露;赵伟;张萌;陈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发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G06F13/40;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雨晴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存储设备 通讯模式 存储单元接口 存储单元 读写操作 移动终端 存取 移动终端设备 连接状态 通讯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存储设备及存取智能存储设备的方法,智能存储设备包括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存储单元接口,根据第一USB接口的连接状态,智能存储设备择一地配置为PC通讯模式或移动终端通讯模式,在PC通讯模式下,智能存储设备与USB主机通过第一USB接口进行USB数据通讯,并通过存储单元接口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在移动终端通讯模式下,智能存储设备通过第二USB接口与移动终端设备进行USB数据通讯,并通过存储单元接口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配件和移动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智能存储设备及存取智能存储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存储设备顾名思义是内部包含存储介质,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可以较高的速度与主机之间交换大容量数据。根据其内置的存储介质不同主要包括机械移动硬盘、固态移动硬盘、U盘等。
这类移动存储设备一般采用USB接口,由于其兼容性好、支持热插拔的优点,受到了普遍的欢迎。USB2.0接口速度为每秒480兆位(Mbps),最新的USB3.0接口和USB3.1接口更是将接口速度提高到了每秒5千兆位(Gbps)和每秒10千兆位(Gbps)。
当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较大时,其工作电流也较大。例如机械移动硬盘或固态移动硬盘的工作电流有时能超过1A,而大容量U盘的工作电流也可以到达几百毫安,未来随着容量的增加电流会更大。
因为工作电流大,目前机械移动硬盘或固态移动硬盘等一般只能连接PC,通过USB接口对PC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备份。由于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对外供电的能力较弱,而部分手机甚至不支持对外供电,使用现在已有的机械移动硬盘或固态移动硬盘无法给手机备份。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数量与应用已经超过PC,手机上存有大量的用户数据。目前手机的备份主要还是通过网上云盘,除了可能的收费外,通过无线连接进行手机备份的速度也受限于无线连接速度,随着手机存储容量的不断提高,给手机数据备份越来越困难。
除了供电电流的限制外,USB协议与USB线缆及接口类型的多样性也增加了设计手机备份设备的复杂性。例如USB标准定义了多种USB接口类型,手机或PC常用的包括USBType A接口,USB Micro B接口,USB Type C接口。而每一种接口又包括了公头与母座,一种USB线缆包括线缆本身及两端的两个公头,USB标准定义了多种USB线缆,例如手机充电器与机械移动硬盘或固态移动硬盘常用的有USB Type A->USB Micro B线缆,USB Type A->USBType C线缆,USB Type C->USB Micro B线缆及USB Type C<->USB Type C线缆。一个给手机备份的移动存储设备,需要能使用上述常见的USB线缆,否则一个设备有可能需要专门配备线缆类型,除了增加成本外,也因为广大用户不熟悉这些非常见线缆类型,使用中造成困扰。能够使用常见的USB线缆类型进行备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连接问题,而是困难的设计问题。因为按照USB标准定义USB接口类型也定义了USB接口的供电方向与USB控制器是工作在USB Host模式,还是USB Device模式,从而也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主从关系。例如一个设备有USB Type A座,则这个USB A座只能对外供电而不能受电,其USB控制器只能工作在USBHost模式,而不能工作在USB Device模式。因此一根USB线缆,因为其接头以及与其配套的座子的类型不同,实际控制了供电电流方向,及USB数据传输的主从关系。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何为用户提供移动存储设备,既可以给PC备份,也可以方便、快捷、安全的为手机进行数据备份,同时还可以使用手机充电器与移动硬盘等常用的USB线缆并兼容市场上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手机、PC与手机充电器,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发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发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8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