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管路铜管钎焊充氮防氧化保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8846.8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5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邵智明;贾同友;樊庆钟;尤洪涛;安鲁宁;陈涛;李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B23K103/12;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郭斌莉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管 多管路 充氮 防氧化保护 充氮保护 分支路 钎焊 涨塞 可拆卸连接 连接管路 防氧化 气瓶 氮气 防氧化设备 主连接管路 并列设置 管道焊接 使用效率 依次连接 传统的 状态时 转换 封堵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管路铜管钎焊充氮防氧化保护系统,涉及管道焊接防氧化设备技术领域。多管路铜管钎焊充氮防氧化保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瓶、主连接管路部分、多管路分支转换部分、次连接管路部分和充氮保护涨塞部分;气瓶用于提供防氧化所需的氮气及压力,多管路分支转换部分用于分离各分支路,次连接管路部分包括多个分支路,多个分支路并列设置;充氮保护涨塞部分与铜管为可拆卸连接,用于将处于充氮状态时的铜管封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防氧化方式适用范围小、可操作性差及使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充氮保护涨塞部分与铜管可拆卸连接,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焊接防氧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管路铜管钎焊充氮防氧化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铜管道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空调中,工业及民用空调的空气处理机组及室外压缩机组通过铜管道连接,相对于其他材质的管道而言,铜管道耐压力高,不易腐蚀,使用寿命长;制冷剂管道与蒸发器及压缩器连接,相对于其他材质的管道,制冷铜管的导热性能高,热传递效果好,焊接性能及机械强度好,适用于空调移机再安装中。但因为铜管的熔点低,铜管焊接多采用钎焊,但是在钎焊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铜的金属特性,在加热的条件下极容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层(CuO2=2CuO),钎焊时过多的氧化物的产生,降低了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的润滑作用,导致空调压缩机内的电机线圈绝缘性变差,加重压缩机内压缩腔体内的各个部件的磨损,缩短空调使用寿命,导致空调耗电量上升,空调制冷效率降低,严重时会出现管路、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等附件堵塞,导致空调无法正常运行。
现有的防止空调铜管在钎焊中氧化的方法是:在铜管道布置安装后,在钎焊部位远端焊接堵板,之后连接氮气瓶直接通入氮气。在整个过程中维持氮气充入压力为0.2Mpa,持续充氮到焊接结束,铜管道完全被冷却,防止铜管道的氧化;氮气充入完毕后,移除堵板并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后续铜管焊口的钎焊。
但是现有的充氮防氧化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每次在钎焊铜管前需要提前在铜管路远端焊接堵板,铜管钎焊后需要同时切除打磨与堵板连接的一段铜管,操作繁琐并造成铜管的浪费;每次需要根据铜管道的直径选择合适的堵板,一套堵板与氮气瓶只能用于一路铜管充氮保护防氧化钎焊,适用范围比较小,无法满足大型空冷压缩式空调中十几路铜管路同时钎焊要求,使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路铜管钎焊充氮防氧化保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传统的防氧化方式适用范围小、可操作性差及使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管路铜管钎焊充氮防氧化保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瓶、主连接管路部分、多管路分支转换部分、次连接管路部分和充氮保护涨塞部分;
所述气瓶用于提供防氧化所需的氮气及压力,所述多管路分支转换部分用于分离各分支路,所述次连接管路部分包括多个分支路,多个分支路并列设置;所述充氮保护涨塞部分与铜管为可拆卸连接,用于将处于充氮状态时的铜管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多管路分支转换部分包括连通管件;
所述连通管件的一端与主连接管路部分连通,所述连通管件的另一端上设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通部并列设置,每个连通部与每个分支路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主连接管路部分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连通部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部包括连通口和气门顶针阀,所述连通口与分支路连通,所述气门顶针阀连接在连通口内,用于转换分离各分支路。
进一步的,所述多管路分支转换部分还包括压力表;
所述压力表连接在第二连接管上,用于检测多管路分支转换部分的气体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88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