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类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成效评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1119.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7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汝良;叶江霞;王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自然保护 保护 成效 评估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生态类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地的第一时刻的状态和第二时刻的状态;所述第一时刻为监测评估周期的初期,所述第二时刻为监测评估周期的末期;所述监测评估周期为对自然保护地进行保护成效确定过程中监测自然保护地的状态的周期;
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时刻的状态和所述第二时刻的状态的指标;
根据所述指标的变量,计算所述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的多种参数的变化率;
将每种参数的变化率代入对应的预先构建的指数模型中,得到各种参数指标的保护成效指数;
将各保护成效指数求和得到综合保护成效值;
所述根据所述指标的变量,计算所述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的多种参数的变化率,具体包括:
利用公式计算景观格局有效性指数,其中x1为景观格局有效性指数;EP为景观格局指数,t为第一时刻;t+1为第二时刻;m1为保护性景观镶嵌体总数;i1,j1均为保护性景观镶嵌体的顺序号;Si1为第i1个保护性景观镶嵌体的面积,Sj1为第j1个保护性景观镶嵌体的面积;TS为自然保护地的总面积;FI为景观单元破碎化指数,介于0-1之间,FI的值越大,保护性景观镶嵌体破碎化程度越大,反之越小;
利用公式计算生态系统转化有效性指数,其中x2为生态系统转化有效性指数;为评估初期第i2类生态系统转化为评估末期第j2类生态系统的面积;m2、n2分别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Q为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重要性赋值;
当生态系统为非湿地生态系统时,利用公式计算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性指数,其中x31为生态系统为非湿地生态系统时的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性指数,n3为像元数量,为像元i3的用遥感手段获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率,NDVIst为第一时刻像元值被生长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值,NDVIs(t+1)为第二时刻像元植被生长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当生态系统为湿地生态系统时,利用公式计算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性指数,其中x32为生态系统为湿地生态系统时的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性指数,为第一时刻湿地丰水期的面积或水质指标的第i′3个变量,为第二时刻湿地丰水期的面积或水质指标的第i′3个变量;i′3取值为1、2、……、m′3,m′3为湿地水面、水质的变量个数;
利用公式计算森林生长有效性指数,其中x4为森林生长有效性指数;为森林生长有效性指数第i4项次级指标变化率,次级指标包括郁闭度Ey和蓄积量Ex,其中蓄积量根据胸径和树高,查阅二元材积表确定;为次级指标权重,w1取0.4,w2取0.6;
利用公式计算植被稳定有效性指数,其中x5为森林植被稳定有效性指数,H为物种多样性的测算指标,为物种i5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i5=1,2,…,n5;n5为物种总数;
利用公式计算保护对象物种数量有效性指数,其中x6为保护对象物种数量有效性指数;为自然保护地第i6种保护物种的权重,根据保护物种的相对重要性程度确定;n6为自然保护地保护物种的种类数;为第一时刻第i6种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或分布面积;为第二时刻第i6种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或分布面积;
利用公式计算干扰变化有效性指数,其中,x7为干扰变化有效性指数;I为人类活动干扰指数,为功能区系数,即人类干扰土地类型处于自然保护地第j7功能区的干扰赋值;为第i7种人类干扰土地类型的干扰权重,自然保护地人类干扰土地类型包括采矿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旅游用地、住宅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权重值分别取0.42、0.22、0.16、0.12、0.05和0.03;为第i7种人类干扰土地类型在功能区j7中的面积;
所述将每种参数的变化率代入对应的预先构建的指数模型中,得到各种参数指标的保护成效指数,具体包括:
将所述景观格局有效性指数代入景观格局有效性指数模型F(x1)=15/(1+EXP(-1.635-0.757*x1))中,得到景观格局保护成效指数;
将所述生态系统转化有效性指数代入生态系统转化有效性指数模型F(x2)=15/(1+EXP(-1.635-1.557*x2))中,得到生态系统转化保护成效指数;
当生态系统为非湿地生态系统时,将所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性指数代入非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性指数模型F(x31)=18/(1+EXP(-1.21-0.69*x31))中,得到非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保护成效指数;当生态系统为湿地生态系统时,将所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性指数代入湿地面积变化指数模型F(x32)=10/(1+EXP(-1.35-0.65*x32))中,得到湿地面积保护成效指数;
将所述森林生长有效性指数代入森林生长有效性指数模型F(x4)=10/(1+EXP(-0.73-0.54*x4))中,得到森林生长保护成效指数;
将所述植被稳定有效性指数代入植被稳定有效性指数模型F(x5)=10/(1+EXP(-1.83-0.81*x5))中,得到植被稳定保护成效指数;
将所述保护对象物种数量有效性指数代入保护对象物种数量有效性指数模型F(x6)=18/(1+EXP(-1.23-0.69*x6))中,得到保护对象物种数量保护成效指数;
将所述干扰变化有效性指数代入干扰变化有效性指数模型F(x7)=14/(1+EXP(-1.135+0.71*x7))中,得到人类活动干扰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11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