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太网接口链路聚合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1729.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9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09 | 分类号: | H04L12/709;H04L29/08;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太网 接口 聚合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接口链路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本端接口,发送报文,接收报文,分析报文。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与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执行一种以太网接口链路聚合方法。本发明的报文格式定义简单明了,记录了本端接口及临端接口链路聚合信息,接口链路状态迁移简单,通过调整接口Tick_Time定时器,能够快速实现接口链路聚合;在接口链路出现故障链路断开时,能够快速解除故障端口,形成新的链路聚合,尽最大可能恢复建立新的链路聚合;为增加链路带宽,添加新的链路聚合成员接口时,能够快速形成新的链路聚合;本发明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为现代的宽带应用服务提供可靠带宽保障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接口链路聚合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视频应用业务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网络接入带宽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前几年的2M、5M等已升级到25M、50M甚至100M,网络接入带宽的提高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日益普及,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视频通信,快乐购物,预订各种行程。
随着网络接入带宽的日益提高,需要更高的网络上联带宽,目前接入网一级上联接口一般为1GbE或10GbE接口,在单台设备通过串接接入多台接入设备时,网络接入用户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这样每个用户能够享有的上联接口带宽就会降低,为提高每个用户能够享有的上联接口带宽,一般会采用以太网接口聚合方法将多个1GbE或10GbE上联接口聚合成一个接口,以增加网络上联接口带宽。
目前行业标准链路聚合方法是遵守IEEE802.1AX标准,但其链路聚合过程较长,时间在3-30s之间,对当前智能移动应用需要快速响应要求来说,存在链路聚合速度慢、网络中断恢复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太网接口链路聚合方法,解决了现有链路聚合方法存在链路聚合速度慢、网络中断恢复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接口链路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初始化本端接口,在本端接口和临端接口启用预设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初始化本端接口链路数据和临端接口链路数据;
发送报文,创建发送链路聚合报文进程,初始化所述本端接口的定时器参数,通过所述本端接口发送链路聚合报文;
接收报文,创建接收链路聚合报文进程,通过所述临端接口接收所述链路聚合报文,将接收的所述链路聚合报文按照所述预设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对应的报文格式生成所述临端接口对应的链路聚合报文,发送所述临端接口对应的链路聚合报文,重置所述本端接口的定时器参数;
分析报文,对聚合接口接收的所述临端接口对应的链路聚合报文进行分析,得到本端接口链路聚合信息和临端接口链路聚合信息,若所述本端接口链路聚合信息与所述临端接口链路聚合信息匹配则建立链路聚合。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化本端接口步骤中还包括检查所述本端接口是否进入连接状态,若是则跳转至所述发送报文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报文步骤中,定时器为Tick_Time定时器,初始化所述本端接口的Tick_Time定时器参数,进入Tick_Time定时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发送报文步骤中还包括若所述本端接口Tick_Time定时状态超时,则从所述本端接口发送链路聚合报文;所述接收报文步骤中,重置所述本端接口的Tick_Time定时器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报文步骤中还包括判断所述临端接口是否启用所述预设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若否则丢弃所述链路聚合报文,若是则记录分析所述链路聚合报文,并记录所述临端接口的临端接口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1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