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头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1881.5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1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露娟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组件。插头组件包括插头,插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紧固套装在一起的导体接触件、绝缘套体及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分壳体,至少两个相邻的分壳体的相对内侧端面和所述绝缘套体形成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槽。通过将密封圈直接与绝缘套体接触密封,避免了传统插头组件中外壳体和绝缘套体之间必须保证较好密封性的情况,降低了绝缘套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密封标准,从而简化了插头组件的加工工艺,降低了插头组件的生产成本。通过采用本发明中的插头组件,当外壳体与绝缘套体之间出现缝隙时,密封圈与绝缘套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接触依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整体电气防护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组件。
背景技术
石油勘探过程中,勘探设备需要借助电连接器(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插头组件)进行信号传输并保护低压区的相关仪器。由于井下作业大都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普通的采用玻璃烧结工艺加工而成的电连接器很难适用于这种特殊环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3647179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密封穿墙电连接器,该密封穿墙电连接器包括导体插针(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导体接触件)、绝缘体、金属外壳以及密封圈,绝缘体包括沿着导体插针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的玻璃绝缘体和陶瓷绝缘体,绝缘体包围在导体插针的外侧,金属外壳包围在绝缘体的外侧,玻璃绝缘体的承压端粘接有塑料绝缘体,玻璃绝缘体的设置避免了玻璃绝缘体直接受压而发生破裂,提高了电连接器的稳定性。
上述密封穿墙电连接器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连接器耐高温高压的能力,但是也使得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此外,为了提高上述密封穿墙电连接器的电气防护性能,导体插针与绝缘体之间、绝缘体与金属外壳之间、金属外壳与相应的安装配合面(通常为供电连接器插入的适配插接件的内壁)之间均需要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其中金属外壳与相应的安装配合面之间的密封是通过套设在金属外壳上的密封圈实现的密封,金属外壳上设置有用于装配密封圈的环形槽。由于上述密封穿墙电连接器的三处结合面均需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这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密封穿墙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并且上述密封穿墙电连接器在插拔的过程中,绝缘体和金属外壳之间由于材质的不同很容易出现分离的现象,从而在绝缘体和金属外壳之间形成缝隙,降低密封穿墙电连接器的电气防护性能,为密封穿墙电连接器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绝缘体和金属外壳之间出现缝隙而降低电连接器电气防护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插头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插头组件包括插头,插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紧固套装在一起的导体接触件、绝缘套体及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分壳体,至少两个相邻的分壳体的相对内侧端面和所述绝缘套体形成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槽。
有益效果:通过将密封圈直接与绝缘套体接触密封,避免了传统插头组件中外壳体和绝缘套体之间必须保证较好密封性的情况,降低了绝缘套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密封标准,从而简化了插头组件的加工工艺,降低了插头组件的生产成本。通过采用本发明中的插头组件,当外壳体与绝缘套体之间出现缝隙时,密封圈与绝缘套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接触依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整体电气防护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分壳体为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避免了插头组件的承压面轻易变形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有分壳体中的处于两端的分壳体为端部壳体,至少一个端部壳体的相背外侧设有在插头与适配插接件插接时用于与适配插接件顶压挡止配合的挡止台阶。限制了插头组件的插入深度,保证了插头组件与适配插接件的良好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包括至少两个并行延伸的所述导体接触件,至少一个端部壳体的相背外端设有供各导体接触件一一对应插接装配的至少两个定位插孔,所述绝缘套体一体设有位于所述定位插孔和相应导体接触件之间的绝缘筒段。提高了插头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1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