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磷回收的AIC-AO-BCO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2925.6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6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淼;於蒙;何成达;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回收 磷元素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磷资源回收 资源化利用 羟基磷酸钙 污水 达标处理 工艺耦合 固有缺陷 厌氧反应 诱导结晶 除磷 回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磷回收的AIC‑AO‑BCO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A2/O工艺固有缺陷、BCO的优点和磷资源回收的需求,通过将A2/O‑BCO工艺与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耦合,在厌氧反应后加入结晶除磷工艺,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回收污水中的磷元素,实现污水的达标处理以及磷元素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磷回收的AIC-AO-BCO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适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磷资源的回收领域。
背景技术
氮、磷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从污染源头开始防治。影响污水处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碳源。而我国城市污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C/N低,单污泥系统将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等不同生理习性的微生物聚集在同一个生长环境中,无法保证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从而影响了处理效果。最明显的是聚磷菌和硝化细菌对污泥龄的不同要求使得脱氮和除磷形成对立矛盾,使得单污泥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不稳定。另一方面,目前全球面临着磷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何实现磷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利用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A2/O工艺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单污泥工艺,具有构造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设计运行经验成熟、控制复杂性小和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等一系列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城镇污水厂的主体工艺,但由于其同步脱氮除磷性能的不稳定,需要我们针对其工艺的不足进行改造和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A2/O工艺同步脱氮除磷不稳定的缺点和剩余污泥处理困难以及磷资源短缺、回收利用率低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磷回收的AIC-AO-BCO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采用双污泥系统——A2/O-BCO,并耦合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以及磷元素的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泥产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磷回收的AIC-AO-BCO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原水水箱、厌氧反应器、沉淀池、加药箱、吹脱池、诱导结晶柱、缺氧区、好氧区、中间沉淀池、中间水箱、BCO反应器、沉淀区、出水水箱;
所述中间沉淀池的污泥出口、原水水箱的出口分别与厌氧反应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出口连接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与吹脱池的进口相连,所述吹脱池、CaCl2加药箱分别与诱导结晶柱的进口相连;
所述诱导结晶柱的出水口、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出口、所述出水水箱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缺氧区相连,所述好氧区分别连接缺氧区、中间沉淀池;所述中间水箱分别连接所述中间沉淀池的出水口以及BCO反应器,所述沉淀区分别与BCO反应器以及出水水箱相连。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设有鼓风机Ⅱ,所述鼓风机Ⅱ分别通过流量计Ⅰ、流量计Ⅱ与吹脱池、诱导结晶柱连接,所述吹脱池、诱导结晶柱处分别设有曝气头Ⅰ、曝气头Ⅱ。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设有鼓风机Ⅰ,所述鼓风机Ⅰ分别通过流量计Ⅲ、流量计Ⅳ与BCO反应器、好氧区相连,所述BCO反应器、好氧区处分别设有曝气头Ⅲ。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反应器设有搅拌器。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设有溢流口。
一种实现磷回收的AIC-AO-BCO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原水水箱中的原水经进水泵与中间沉淀池经污泥回流泵送来的回流污泥一起进入厌氧反应器,通过搅拌器充分混合反应;
2)紧接着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一部分进入吹脱池进行预处理,打开鼓风机Ⅱ和流量计Ⅰ,剩余的上清液随污泥一起由污泥泵打入缺氧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2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