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3806.2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6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东;高俊文;杨云龙;林益安;刘军;朱春鹏;赵蒙;曾梅;王锦;邹涛;韦孙昌;贺根良;徐宏伟;门长贵;刘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6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炉 回收 室液位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反应炉、冷却水射淋器和热回收室,所述热回收室的顶壁上设置有合成气出口和排水管,所述反应腔内设置有加料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气体含湿量测量仪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设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报警器和出水阀;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燃料添加及反应;二、热回收室内的液位控制;三、出水阀开度的实际控制量获取。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合成气含湿量和热回收室液位综合来控制热回收室液位以确保热回收室液位维持在最佳液位设定值内,保证反应炉的安全平稳运行,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应炉液位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反应炉是煤化工工艺技术的关键生产设备,对它的科学管控关乎整个生产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收益,也是衡量一套煤化工工艺技术先进性与否的硬性条件之一。
煤化工生产技术是以各种类型的反应炉为关键设备的工艺生产技术,煤化工生产用反应炉多为带有热回收室的反应炉,热回收室是把水作为蓄热剂来储热的原理,就是把反应产生的富余显热以高温水或者水蒸气的形式回收再加以释放利用,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转移和高效利用。另外,热回收室的液位控制也是整个反应炉平稳运行的关键,热回收室液位控制技术也是煤化工生产技术先进性的表征之一。目前,关于反应炉集成控制技术均比较成熟,但是随着煤化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工艺原料和下游产品向更深更广领域延伸,致使装置运行工况更复杂、控制参数更多,现有的反应炉的液位控制技术难以胜任气固混合燃料反应炉的热回收室液位的操控。
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设计合理的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合成气含湿量和热回收室液位综合来控制热回收室液位以确保热回收室液位维持在最大液位阈值内,保证反应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合成气含湿量和热回收室液位综合来控制热回收室液位以确保热回收室液位维持在最大液位阈值内,保证反应炉的安全平稳运行,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以及由上至下依次布设的反应炉、冷却水射淋器和热回收室,所述反应炉内设置有反应腔,所述冷却水射淋器设置有换热水入口,所述热回收室的底部内设置水浴,所述热回收室的底部外设置有排污口,所述热回收室的顶壁上设置有合成气出口,所述热回收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热回收室内设置有物流下降管和液位标高管,所述物流下降管和液位标高管之间形成气相上行通道,所述反应腔入口设置有加料器;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气体含湿量测量仪和用于对热回收室内的液位进行检测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报警器和设置在排水管上的出水阀。
上述的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标高管与物流下降管之间设置有折板,所述液位标高管上均布有第一平衡孔,所述折板上均布有第二平衡孔,所述第一平衡孔与第二平衡孔交错排列。
上述的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标高管和折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部、弯折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热回收室的最大液位阈值为热回收室的直筒段的高度的70%~75%,所述折板的顶端位于所述最大液位阈值中上限值所处位置的上方。
上述的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孔的中心线与两个相邻第二平衡孔之间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物流下降管与所述反应腔和冷却水射淋器均连通。
上述的一种反应炉热回收室液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的顶端距离热回收室的直筒段的底端的高度与所述最大液位阈值中上限值之间的差值是物流下降管高度的0.1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38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工升降平台自动调平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油墨检测配比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