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铜萃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4996.X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9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忠;张爱青;伍一根;王博;许东伟;史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30 | 分类号: | C22B3/30;C22B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侯峰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萃取 制备 方法 及其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铜萃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生产装置,该方法为将降解后的铜萃取剂与再生剂混合,获得第一混合溶液,之后,向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液碱,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和温度进行断键重接反应,获得第二混合溶液,之后,采用稀硫酸进行酸洗,最后,澄清分相,收集有机相为再生铜萃取剂;这样,本发明通过控制降解后的铜萃取剂与再生剂的比例,控制加入液碱的比例,并且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以及反应温度,使降解后的铜萃取剂的断裂的C=N肟键重新连接,从而获得再生铜萃取剂,使电积钴工艺中的铜萃取剂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铜萃取剂的消耗,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萃取剂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铜萃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积钴工艺中通常采用萃取工艺进行除杂,一般采用铜萃取剂,而萃取除杂工艺中需消耗大量的铜萃取剂,每吨铜达到了20公斤以上,并且还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铜萃取剂消耗的主要途径是降解,由于萃取剂不断降解,为了保证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就必须不断的补充新鲜的萃取剂,这样就造成了萃取剂的大量消耗,而萃取剂的不断加入还使萃取剂粘度越来越大,粘度越大,萃取过程中分相时间就越长及分相越困难,使得有机流量受限及夹带严重,传统的处理方法只有用白土吸附处理,但是白土吸附处理方法只能吸附有限的夹杂在萃取当中固体小颗粒等,对降低萃取剂粘度及提高萃取剂浓度几乎没有作用,等粘度到了一定程度后,整个萃取槽中的有机就必须报废,且报废有机只能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再生铜萃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生产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铜萃取剂的制备方法,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收集降解后的铜萃取剂,将所述降解后的铜萃取剂与再生剂混合,获得第一混合溶液;
步骤2,对所述步骤1获得的第一混合溶液进行搅拌,在搅拌状态下向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液碱,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和温度进行断键重接反应,获得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3,采用稀硫酸对所述步骤2获得的第二混合溶液进行酸洗,获得第三混合溶液;
步骤4,将所述步骤3获得的第三混合溶液置于澄清分离室进行澄清分相,收集有机相为再生铜萃取剂。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降解后的铜萃取剂与再生剂的体积比为5:1~10:1。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再生剂为盐酸羟胺溶液,所述盐酸羟胺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20%。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混合溶液与液碱的体积比为5:1~10:1,液碱的质量百分比为32%。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反应体系的pH值为8~9。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断键重接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5℃~40℃。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稀硫酸的质量百分比为1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产再生铜萃取剂的装置,包括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澄清分离室,所述第一混合室的上侧设置出料口,所述第二混合室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三混合室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澄清分离室的下侧设置进料口,所述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澄清分离室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均设置有搅拌桨,所述第一混合室设置有有机进料管和再生剂进料管,所述第二混合室设置有液碱进入管,所述第三混合室设置有稀硫酸进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49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