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间种黄豆的增产节本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5719.0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9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光勇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4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蔡国诚;陈左 |
地址: | 674202 云南省丽江***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豆 玉米 种植 增产 施肥 玉米间种 劳动力成本 我国玉米 玉米种植 追肥量 化肥 节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间种黄豆的增产节本种植方法,玉米和黄豆间隔一行同时种植,其步骤为:行宽L为95~105㎝,垄高为H为15~16㎝;玉米行的玉米穴间呈“□”字形种植,玉米穴间距a为24~26㎝,每穴玉米种植2株,距玉米穴外侧b为3~5㎝的两穴中间种植1穴黄豆,每穴黄豆种植2~3株;黄豆行的黄豆穴间呈“△”字形种植,黄豆穴间距c为16~18㎝,每穴黄豆种植3~4株;玉米施肥点在“□”字形的4个玉米穴中间,按常规方式在施肥点处施入化肥。采用本发明比传统方法玉米增产60%以上,黄豆平均每亩增产65㎏以上,亩追肥量可以节约75%,降低施肥劳动力成本50%以上,在我国玉米产区都能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间套种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间种黄豆的增产节本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间种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常用的一种农作物种植方法,如玉米间种黄豆是常见的间种方法。传统的玉米间种黄豆方法,玉米和黄豆隔一行种植,每行玉米株间呈“△”字形种植,玉米株间分布分散,造成种植密度较低,并且每株玉米需要一个施肥点,造成产量不高,施肥成本过高;二是黄豆只在玉米的行间种植一行,黄豆的种植密度较低,也影响了黄豆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玉米间种黄豆的种植方法,该方法使得玉米和黄豆都有较大增产、并且可以降低施肥成本。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玉米间种黄豆的种植方法,玉米和黄豆间隔一行同时种植,其包括如下步骤:
1、行宽L为95~105㎝,垄高为H为15~16㎝;
2、玉米行的玉米穴间呈“□”字形种植,玉米穴间距a为24~26㎝,每穴玉米种植株,距玉米穴外侧b为3~5㎝的两穴中间种植一穴黄豆,每穴黄豆种植2~3株;
3、黄豆行的黄豆穴间呈“△”字形种植,黄豆穴间距c为16~18㎝,每穴黄豆种植3~4株;
4、玉米施肥点在“□”字形的4个玉米穴中间,玉米种植后25~35天之间第一次每亩施玉米专用肥7公斤,玉米种植后50~60天之间第二次每亩施尿素8公斤,施肥方式为按常规方法在施肥点处施入。
所述的玉米根据植株的形状不同,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散叶型品种类型。
采用本发明进行玉米间种黄豆,具有以下优点:
1、在满足光照、通风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每亩在5300株左右,平均产量在1000㎏以上,比传统的按1:1面积玉米间种黄豆方式,玉米增产60%以上;
2、在玉米行的玉米穴两外侧3~5㎝处种植了黄豆后,比传统的按1:1面积玉米间种黄豆方式,黄豆多种植2700穴左右,增加株数5400株左右,平均每亩增产65㎏以上,黄豆亩产达到180㎏以上;
3、本发明玉米行的玉米穴间呈“□”字形种植,玉米穴间距a为24~26㎝,在“□”字形的4个玉米穴中间施肥点处施肥,周边的4个玉米穴都能有效吸收施肥后的养份,一是传统的两株施肥量可以满足8株的肥料需求,亩追肥量可以节约75%,二是每亩施肥点为660点左右,施肥点减少了3/4,可降低施肥劳动力成本50%以上;
本发明提出的玉米间种黄豆种植方法,在我国玉米产地都能推广应用。采用本发明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玉米和黄豆产量,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的面源污染,提高了土地的培肥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玉米间种黄豆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行距和垄高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玉米穴;2、黄豆穴;3、玉米施肥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光勇,未经王光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5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