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粳型三系杂交稻隆优1715制种产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7426.6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7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薄钧予;杨坤;乔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2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粳型三系 杂交 稻隆优 1715 制种 产量 方法 | ||
一种提高粳型三系杂交稻组合隆优1715制种产量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母本17A和父本R1415的生长发育特性,提出的一个系统的制种计划,可以充分发挥亲本的产量潜力,提高制种产量,彻底改变了现有的隆优1715制种技术。该发明对隔离条件、播种日期、整地播种、秧田管理、移栽技术、本田管理、花期调节、人工赶粉、除杂保纯、收获入库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更加强调整个过程的系统性,在现有产量的基础上,实现增产20~30%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是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属于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隆优1715的种子生产是模仿现有成熟组合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参数,即套用现有组合制种的播种始期、父母本行比、花期调节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等,所采用的技术参数完全没有针对性。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充分发掘制种亲本的生产潜力,通常的产量水平仅为100Kg/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型、系统化”的制种技术,在对隆优1715亲本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确的技术指标,并对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量化,使制种产量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增产20~30%。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一种柱头外露率高,性状稳定性好的粳型不育系17A作母本,以偏粳型恢复系R1415作父本,通过三系的方法培制成高纯度、高产量隆优1715杂交粳稻组合一代种子。
该发明的技术关键是对每一个步骤的精确量化,从隔离条件、播种日期、整地播种、秧田管理、移栽技术、本田管理、花期调节、人工赶粉、除杂保纯、收获入库等方面进行控制,以获得高纯度、高产量的隆优1715杂交种,其具体控制要点及技术指标如下:
(1)隔离:制种要求周围500米范围内无其它水稻品种种植。
(2)播种日期:母本单期播种时间5月19日;父本分两期播,一期父本5 月27日,二期父本6月5日播,两期父本相差10天。
(3)整地播种:
A.晒种、浸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浸种时用浸种灵浸种6-8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再浸种两天后催芽至露白为佳。
B.苗床要选择排灌方便、土质好、保水的田块,整理成宽1.5米左右的苗床,床面要求平整、土细均匀,床之间要留30cm宽的沟,以便管理。
C.严格控制播种量。
(4)秧田管理:
A.采用水育秧管理,应严格把关,要求不断水、不深淹。
B.肥料上采取多次施肥,底肥10-15kg复合肥,追肥以尿素为主。
C.关注病虫害,虫害主要是稻飞虱和稻蓟马,病害主要防治立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
D.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带蘖壮秧,对播种过密,长势较弱达到秧龄的秧苗要及早插秧,促进扎根缓苗。
(5)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A.适时移栽,父本插期6月23号-6月30号,一期父本秧龄28-35天,二期父本秧龄20-27天;母本秧龄35-40天。
B.栽插行比确定为父母本行比2∶7;
C.宽1.7米,父本栽插密度为13.3×20cm,母本13.3×16.6cm,父母本行距23.3cm。父本每穴3-4株,母本每穴2-3株,保证后期能达到母本有效穗18-20 万/亩,父本7-8万/亩。
(6)本田管理:
A.施肥:
①基肥为复合肥25kg/亩,尿素10kg/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7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筛选设备
- 下一篇:一种提高BT粳型不育系繁种产量和纯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