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8270.3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荣;李晓勇;李明;刘冬;杨明义;陈晖;王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E02D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耿悦 |
地址: | 2021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静压 不均匀 拖带 沉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包括:S1、根据基础底板上的建筑物状况,在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分别布置不同密度的锚杆静压桩桩位;S2、在所述桩位上开设桩孔;S3、在所述桩孔上架设补桩设施;S4、在所述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同时压桩,且所述沉降较小侧压桩速度小于所述沉降较大侧压桩速度。本发明通过在补桩密度小侧(沉降较小侧)采用慢速多级加载控制压桩速度,延长该侧超孔隙水压力持续时间,使建筑不同补桩密度区域产生均匀的超孔隙水压力,进而产生相近的差异沉降,达到减小锚杆静压桩补桩施工造成的不均匀拖带沉降的目的,且其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使用功能改变等方面的原因,基础承载力不足,无法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需要进行基础加固。锚杆静压桩因其施工方便,加固效果好,应用广泛。
锚杆静压桩在压桩施工过程中产出的挤土效应会导致桩体周围超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承载力降低,产出拖带沉降。由于上部结构形式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及建筑沉降变形情况不同等原因,建筑基础的不同区域补桩的密度会有所不同。通常采用跳压、分区压桩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拖带沉降,因补桩密度不同,建筑不同区域会产生不同的拖带沉降,对变形敏感的高层建筑问题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防拖带沉降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提供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包括:
S1、根据基础底板上的建筑物状况,在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分别布置不同密度的锚杆静压桩桩位;所述沉降较大侧的锚杆静压桩桩位的密度大于所述沉降较小侧的锚杆静压桩桩位的密度;
S2、在所述桩位上开设桩孔;
S3、在所述桩孔上架设补桩设施;
S4、在所述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同时压桩,且所述沉降较小侧压桩速度小于所述沉降较大侧压桩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底板上的建筑物状况包括:建筑物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荷载分布情况、沉降情况及地质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补桩设施包括压桩架、反梁和千斤顶,所述压桩架安装在所述桩孔的两侧,所述反梁水平安装在所述压桩架上,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反梁相接触,其另一端与锚杆静压桩的顶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当所述沉降较大侧的单根桩压桩时间为t,则沉降较小侧的单根桩压桩时间为nt,其中n>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施工锚杆静压桩时,因为挤土效应增大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停压后超孔隙水压力会逐渐消散,不同区域因压桩时间不同,超孔隙水压力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通过在补桩密度小侧(沉降较小侧)采用慢速多级加载控制压桩速度,延长该侧超孔隙水压力持续时间,使建筑不同补桩密度区域产生均匀的超孔隙水压力,进而产生相近的差异沉降,达到减小锚杆静压桩补桩施工造成的不均匀拖带沉降的目的,且其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桩孔位置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的补桩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82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