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筏基础建筑物联合纠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8274.1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荣;李晓勇;李明;刘冬;杨明义;陈晖;王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耿悦 |
地址: | 2021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降 纠偏 较小侧 桩压 基础底板 桩筏基础 施工 封桩 建筑物 承载力 较大侧 变形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筏基础建筑物联合纠偏方法,其包括:S1、在基础底板的沉降较大侧施工C类桩压桩,并进行预应力封桩;S2、在基础底板的沉降较小侧施工A类桩压桩,并降低沉降较小侧的原工程桩的承载力;S3、在沉降较小侧交叉施工B类桩压桩,并增大沉降较小侧的变形;S4、对A类桩和B类桩进行封桩。本发明不仅纠偏效果好、纠偏速率高、而且纠偏施工的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筏基础建筑物联合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工程桩偏位或者损坏,灌注桩沉渣过厚,工程桩承载力不足,建筑物上部结构施工或者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倾斜。
由于高层建筑自重大,高度远大于宽度,水平变形控制要求高,进行主动纠偏难度大风险高。常规的射水法、掏土法、堆载迫降等被动纠偏法多适应于多层建筑,对于采用桩基的高层建筑,此类方法实施困难,射水和掏土深度有限,且很难控制建筑沉降变形。因此一般不进行高层建筑物纠偏,仅进行基础加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纠偏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桩筏基础建筑物联合纠偏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提供的桩筏基础建筑物联合纠偏方法,其包括:
S1、在基础底板的沉降较大侧施工C类桩压桩,并进行预应力封桩;
S2、在基础底板的沉降较小侧施工A类桩压桩,并降低沉降较小侧的原工程桩的承载力;
S3、在沉降较小侧交叉施工B类桩压桩,并增大沉降较小侧的变形;
S4、对A类桩和B类桩进行封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降低沉降较小侧的原工程桩的承载力包括:在A类桩上安装排气管和注浆管,高压注水形成注浆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降低沉降较小侧的原工程桩的承载力包括:在A类桩内进行掏土,释放原工程桩的桩侧土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增大沉降较小侧的变形包括:将反力传力件与B类桩的顶部相连接,在所述反力传力件上水平地安装反梁,在所述反梁的两侧安装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用于对沉降较小侧的基础底板进行施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之前还包括:S40、在沉降较小侧的A类桩桩顶设置可压缩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先在沉降较大侧施工C类桩进行预应力封,可以控制建筑沉降较大侧的变形,确保建筑安全。然后,在沉降较小侧施工A类桩和B类桩,并降低原工程桩的承载力,增大沉降较小侧的变形,进而减小建筑的差异沉降,从而达到纠偏目的,其不仅纠偏效果好、纠偏速率高、而且纠偏施工的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桩筏基础建筑物联合纠偏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A类、B类和C类桩孔的位置分布图;
图3是图2沿I-I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沿II-II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8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浅基础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耙斗链式成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