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8509.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广礼;杨绍斌;朱帝;张颖;王嵩;池洋;孙超;祖立山;张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四汇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系统 雨水 绿化 生态利用系统 地面绿化 绿色建筑 喷灌系统 初级过滤装置 雨水弃流装置 雨水收集装置 蓄水装置 依次连通 雨水喷灌 喷灌 水资源 节约 分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收集装置、雨水弃流装置、初级过滤装置、蓄水装置、喷灌系统以及绿化生态系统,绿化生态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顶部的顶部绿化生态系统以及设置建筑周围地面上的地面绿化生态系统,喷灌系统用于将处理后的雨水喷灌至顶部绿化生态系统和地面绿化生态系统中。本发明可以对雨水进行处理后分配一定量的雨水来喷灌绿化生态系统,有效利用了雨水,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特别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内的非透水地面(例如:水泥地面、花岗岩地面等)越来越大,雨水的下渗能力大幅度减小,造成降雨地面径流不断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受到极大的考验,给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
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在意居住环境,在楼层顶部以及楼层地面周围会栽种植物,形成绿化生态系统,起到吸收大气污染物以及美化环境的作用,绿化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喷灌。
一方面城市因降雨而存在隐患,另一方面绿化生态系统又在消耗地下水资源,水资源的利用较为不合理,造成了较多浪费;当前急需要提供一种新系统,能将降雨与绿化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有效利用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处理后分配一定量的雨水来喷灌绿化生态系统,有效利用了雨水,节约了水资源。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收集装置、雨水弃流装置、初级过滤装置、蓄水装置、喷灌系统以及绿化生态系统, 绿化生态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顶部的顶部绿化生态系统以及设置建筑周围地面上的地面绿化生态系统,喷灌系统用于将处理后的雨水喷灌至顶部绿化生态系统和地面绿化生态系统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进行处理后分配一定量的雨水来喷灌绿化生态系统,有效利用了雨水,节约了水资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净化装置以及清水池,净化装置与蓄水装置连通,清水池与净化装置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处于雨季时,蓄水装置中储存的雨水会较多,这时雨水除了供绿化生态系统使用,多余的水可以净化后进行喷洒道路、景观湖补水以及净化储存,因此设置净化装置以及清水池,对雨水起到更好的循环利用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喷灌系统包括输水管路以及输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灌系统的结构简单,喷灌较为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溢流井以及连通溢流井的各管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收集装置充分利用了溢流井来收集雨水,收集雨水较为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雨水弃流装置与雨水收集装置连通,其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排污管接口,进水管与溢流井出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初期降雨时,前2—5mm的雨水一般污染严重,流量也比较小,在流经雨水弃流装置时,因重力的作用,雨水将首先通过低位敞口的排污水管排放掉;当在雨量增大后,排污管会关闭,雨水流向出水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初级过滤装置与雨水弃流装置的出水管连通,其包括初级过滤网、初级活性炭过滤网以及沉淀消毒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级过滤装置能够有效减少后端蓄水装置内的沉积物,减少后续工序的清理工作,其出水澄清度较高,消毒后能够提供低等级中水用途,如绿化浇灌、道路喷洒、景观湖补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蓄水装置采用蜂窝框架组合式蓄水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四汇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四汇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8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通道水利工程施工连续防水排水装置
- 下一篇: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