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色瓢虫幼虫饲养装置及其饲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8946.9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2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郝亚楠;孙元星;刘长仲;王森山;张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饲养 异色瓢虫 异色瓢虫幼虫 物理阻隔 培养皿 饲养装置 集约化 豌豆蚜 幼虫 孵化 生物防治 成虫 培养皿盖 幼虫饲养 产出率 化蛹 减小 蚜虫 昆虫 种群 监测 更新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色瓢虫幼虫饲养装置及其饲养方法,装置具体包括培养皿、培养皿盖、物理阻隔装置,所述物理阻隔装置置于培养皿中,所述物理阻隔装置上设有昆虫通过机构,方法包括建立豌豆蚜种群、用豌豆蚜饲养异色瓢虫成虫、收集异色瓢虫卵监测卵的孵化、每天更新添加蚜虫饲养新孵化的幼虫直至化蛹;本发明所占空间小,有利于实现异色瓢虫幼虫的集约化饲养,适于进行高密度的幼虫饲养;在饲养过程减小幼虫的聚集程度及相遇几率,从而降低自残率,以提高异色瓢虫产品的产出率;并通过集约化的饲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促进异色瓢虫在生物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敌昆虫人工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色瓢虫幼虫饲养装置及其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害虫防治方法,对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提高农产品品质均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有效的生物防治通常依赖大规模释放人工饲养的天敌昆虫,这就对高效的人工规模化饲养技术提出了要求。其中,科学的人工饲养装置及应用方法对提高天敌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及节省劳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异色瓢虫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优秀捕食性天敌,具有杂食性(可捕食多种害虫)、捕食量大、繁殖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农林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异色瓢虫幼虫间存在自相残杀现象,尤以四龄幼虫最为严重。据报道,即使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异色瓢虫四龄幼虫间的自相残杀率仍高达70%左右。严重的自相残杀会大大降低瓢虫成虫的产量,并浪费大量食物资源,已成为异色瓢虫幼虫人工饲养中的重要技术瓶颈。
目前通用的异色瓢虫幼虫人工饲养是将幼虫分散饲养在蚜虫-活体植物上,植物叶片及空间结构的阻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相残杀的发生率。但该装置需占用大量空间,同时瓢虫分散在不同植株上,收集产品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因此急需创新异色瓢虫幼虫的饲养装置及其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色瓢虫幼虫饲养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异色瓢虫幼虫饲养装置,包括培养皿、培养皿盖、物理阻隔装置,所述物理阻隔装置置于培养皿中,所述物理阻隔装置上设有昆虫通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阻隔装置由至少两个第一隔片等间距呈辐射状排列成圆形并固定交汇面构成,所述相邻两个第一隔片中部横向固定有隔带。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阻隔装置由至少两个第二隔片相互交叉排列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阻隔装置由至少一个阻隔环带构成,所述阻隔环带上等间距设有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昆虫通过机构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设置在与培养皿构成封闭空间的第一隔片、隔带、第二隔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昆虫通过机构为矩形并等间距设在阻隔环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隔带与第一隔片通过热熔胶固定。
进一步地,培养皿、物理阻隔装置均采用透明塑料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异色瓢虫幼虫饲养装置的饲养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色瓢虫幼虫饲养装置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豌豆蚜接到蚕豆苗上,建立豌豆蚜种群;
步骤(2)、在培养皿内用豌豆蚜饲养异色瓢虫成虫;
步骤(3)、将异色瓢虫卵收集到培养皿中,并添加一浸透水的棉球保湿,监测卵的孵化情况;
步骤(4)、将新孵化的异色瓢虫幼虫用勾线笔轻轻挑到物理阻隔装置中,尽可能使幼虫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89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