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膜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9135.0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6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今野高志;八乙女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艳;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千代田区外神田四丁***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化合物 多元羧酸 热硬化性 碳数 二价芳香族烃基 显示装置 硬化膜 耐热性 重量平均分子量 耐化学品性 硬化促进剂 环氧当量 热分解性 保护膜 常温下 卤素基 密合性 平坦性 氢原子 烷氧基 硬化剂 电性 群组 烃基 液状 自由 | ||
提供一种可形成平坦性、耐热性、耐化学品性、密合性、硬度、电性可靠性及透明性优异的保护膜的热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膜及显示装置。所述热硬化性组合物,其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m的平均值为0~1的环氧化合物(A)、常温下为液状的环氧化合物(B)、(A)成分或(B)成分以外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900~20000且环氧当量为150g/eq~500g/eq的环氧化合物(C)、选自由多元羧酸、多元羧酸的酐、及多元羧酸的热分解性酯所组成的群组中的硬化剂(D)、以及硬化促进剂(E)(通式(1)中,Ar为碳数6~12的二价芳香族烃基,所述二价芳香族烃基的氢原子的一部分可经碳数1~10的烃基、碳数1~5的烷氧基、或卤素基取代)。[化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硬化性组合物、将其硬化而成的硬化膜、及具有所述硬化膜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彩色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彩色滤光片的表面上,形成有作为保护层的透明硬化膜(以下,也称为保护膜)。彩色滤光片的保护膜可出于如下目的来形成:使彩色滤光片的像素间产生的凹凸平坦化、提高彩色滤光片对于后工序中的热处理或化学品处理的耐久性、提高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可靠性等。作为彩色滤光片的保护膜,要求平坦性、耐热性、耐化学品性、密合性、硬度、电性可靠性及透明性等优异。
例如,作为平坦性,要求将因形成像素时的着色组合物的重复涂布而产生的高度1μm~2μm左右的凹凸平坦化至0.1μm以下。作为耐热性,存在对保护膜在利用溅射法制作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透明电极时施加200℃~270℃左右的高热的情况,要求在所述温度条件下保护膜稳定。作为耐化学品性,要求保护膜对于后工序中所使用的酸、碱及溶剂等的稳定性。作为密合性,在制作液晶显示器面板时有时在保护膜上进行基板的贴合,要求所述部位的保护膜不会自基底剥离。作为硬度,就保护膜的耐久性的观点而言,要求具有高的硬度。作为电性可靠性,要求维持保护膜的绝缘性、或保护膜中所含的杂质等不会污染液晶。作为透明性,要求保护膜在可见光波长区域中并不具有吸收以无损彩色滤光片的颜色特性。
除了所述对于保护膜的要求特性以外,随着LCD面板的高功能化,还要求广视角、高速响应,在逐渐使用类似于共面切换(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的显示方式的过程中,对于保护膜的要求特性也正变严格。在IPS模式那样的显示方式中,自彩色滤光片层产生或渗出(bleed out)的气体状或液状成分或水若经由保护层进入液晶层而液晶层中的水分或离子性杂质的浓度增加、或在液晶中成为气泡,则会成为显示不良的原因。因此,就当然防止所述杂质成分的通过的方面、且来自与液晶层直接接触的保护膜的气体产生与显示不良直接有关的方面而言,尤其重视低产气性。另外,近年来,也存在对于LCD面板的薄型化的要求,因此也要求将保护膜薄膜化,且对于实现薄膜情况下的平坦化这一平坦性的要求也变严格。即,为如下状况:产生了兼顾低产气与平坦性这样的新课题。
作为彩色滤光片的保护膜用材料,迄今为止提出有大量的环氧系或丙烯酸系化合物的组合物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等),但并未发现同时满足低产气性与平坦性的要求特性的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96/34303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1039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0-14377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1-09173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4-0699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未经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9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