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空间尺度的砂岩型铀矿成矿靶区圈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9342.6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1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宁博;付锦;秦凯;张东辉;张玉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3/08 | 分类号: | G01V3/08;G01V3/3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间 尺度 砂岩 铀矿 成矿 圈定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地质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空间尺度的砂岩型铀矿成矿靶区圈定方法,步骤一:初步圈定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展布范围;步骤二: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圈定氧化带前锋线的位置;步骤三:圈定找矿靶区位置,本发明依据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特征,从空间尺度上选择相应的方法逐步缩小找矿范围,在新疆伊犁盆地铀矿区进行了详细实地研究,对砂岩型铀矿的成矿预测效果较好,对其他地区的找矿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空间尺度的砂岩型铀矿成矿靶区圈定方法。
背景技术
砂岩型铀矿产于沉积盆地内,当含铀含氧水从盆地边缘蚀源区(即氧化带)迁移遇到还原环境时,水中的六价铀即还原成四价铀沉淀并最终成矿,所沉淀的区域即为氧化-还原过渡带,因此确定氧化-还原过渡带的位置对砂岩型铀矿勘查至关重要。而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区域内,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成矿,还需借助多种指示特征进一步进行成矿区域筛选。
砂岩型铀矿属于隐伏矿床,地表的物化探异常信息通常较为微弱,依靠一种方法通常会收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制约,而基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在空间层面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的找矿思路更符合其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多空间尺度的砂岩型铀矿成矿靶区圈定方法,解决了因地表的物化探异常信息微弱而无法准确圈定成矿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多空间尺度的砂岩型铀矿成矿靶区圈定方法,包括:
步骤一:初步圈定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展布范围;
步骤二: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圈定氧化带前锋线的位置;
步骤三:圈定找矿靶区位置。
所述步骤一:初步圈定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展布范围,包括:
砂岩型铀矿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其构造特征是局部构造由陡变缓的变异部位;利用航空磁法测量砂岩型铀矿的构造特征,确定航磁等值图上航磁异常梯度带向宽缓异常过渡的区域;
将航空磁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日变改正、正常场梯度改正及高度改正等,获得磁异常△T值;
将磁异常△T值数据进行网格化并生成等值图,等值线的间隔设置为20nT;将航磁异常梯度带向宽缓异常过渡的区域圈定为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展布范围,其中,航磁异常梯度带为:等值线在某个方向上呈现梯度变化趋势且每公里变化幅度在20nT以上的区域;航磁宽缓异常地区为:每公里变化幅度在10nT以内的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的区域。
所述步骤二: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圈定氧化带前锋线的位置,包括:在步骤一圈定的氧化-还原过渡带范围内进行活性炭吸附氡气测量;在活性炭吸附氡气测量时,设置测线垂直于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展布方向,测量点距设为50-100米,测量装置埋藏深度为60cm,埋藏时间为6天;
得到活性炭吸附氡气测量数据后,将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并生成等值图,将氡浓度累频值大于80%的区域作为氧化带前锋线的分布范围。
所述步骤三:圈定找矿靶区位置:在步骤二圈定的氧化带前锋线分布范围内进行土壤微量元素测量,圈定找矿靶区位置;土壤微量元素测量时,采样点位采用方形网格,采样点距为30-50米,土壤取样深度为50cm,样品粒度为120目;
获取土壤微量元素测量数据后,将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并生成等值图,将铀、钼、锗三种元素含量累频值大于85%的区域作为各元素的异常范围,并将三种元素的异常范围进行空间叠加,其重合部位作为找矿靶区的分布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9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