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0055.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乐享家互联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3J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锅炉 余热 回收 再利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吸收排出气体中余热,并及时吸收气体中有害物质的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一种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包括有排气筒、进气接管、出水阀、出水管、排料管、导向板、出气接管、第一喷头、输液管、第一喷水阀、网板、进水管、进水阀和螺旋吸热管;排气筒底部开设有进气口,顶部开设有出水口;进气接管安装于排气筒底部。本发明达到了能够快速有效吸收排出气体中余热,并及时吸收气体中有害物质,保护环境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锅炉的加热中多是使用煤炭等作为燃料加热。致使燃烧加热过程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不对燃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处理将污染环境,同时燃烧排出口处的气体也是夹带大量的余热,直接排至空气会导致周围的天气温度升高,影响人们的生活出行,然而对目前锅炉燃烧加热产生的气体是直接排放。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吸收排出气体中余热,并及时吸收气体中有害物质的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目前锅炉燃烧产生的气体直接排放,余热无法回收浪费,并夹带着有害气体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吸收排出气体中余热,并及时吸收气体中有害物质的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包括有排气筒、进气接管、出水阀、出水管、排料管、导向板、出气接管、第一喷头、输液管、第一喷水阀、网板、进水管、进水阀和螺旋吸热管;排气筒底部开设有进气口,顶部开设有出水口;进气接管安装于排气筒底部,且位于进气口正下方;出气接管安装于排气筒顶部,且位于出水口正上方;出水管一端与排气筒侧面下部固接,并延伸至排气筒内部;出水阀安装于出水管,且位于排气筒外侧;进水管一端与排气筒远离出水管的侧面中部,并延伸至排气筒内部;进水阀安装于进水管,且位于排气筒外侧;螺旋吸热管一端与出水管连接,另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导向板固接与排气筒靠近出水管的内侧壁中部,且呈倾斜分布;排料管一端与排气筒固接,并延伸至导向板上部;网板倾斜固接于排气筒远离导向板的内侧壁,且位于导向板上方;第一喷头倾斜安装于网板端部,且与导向板倾斜角度一致;输液管一端与第一喷头固接,另一端贯穿排气筒;第一喷水阀安装于输液管,且位于排气筒外侧。
进一步的,该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还包括有连接杆;螺旋吸热管通过连接杆与排气筒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该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还包括有输液软管、喷水管、第二喷水阀、滑块、滑轨和第二喷头;排气筒侧壁开设有调节口,且位于排料管正上方;滑轨固接于排气筒,且位于调节口内底部;喷水管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且一端与第二喷头连通,另一端输液软管连通。
进一步的,该环保型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设备还包括有连接板和锥形导向块;连接板固接于螺旋吸热管底部,锥形导向块固接于连接板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能够快速有效吸收排出气体中余热,并及时吸收气体中有害物质,保护环境的效果。
1.本发明通过连接杆,达到了稳定螺旋吸热管,保护螺旋吸热管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滑轨和第二喷头,扩大了可喷洒范围,使得吸收更加充分,提高了吸收液的吸收容量,达到了降低处理成本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乐享家互联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乐享家互联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0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无线通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消除内应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