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锂电极的表面氮化修饰方法及获得的金属锂负极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0371.4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6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徐志彬;赵冬梅;桑林;丁飞;刘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氮化合物溶液 金属锂负极 金属锂电极 表面氮化 氮修饰 修饰 高能量密度金属 烘干去除溶剂 电解质 含氮化合物 金属锂表面 金属锂片 均匀沉积 离子传输 稳定结构 稳定输出 有机溶剂 原位生成 浸没 抛光 长寿命 副反应 金属锂 修饰层 锂电池 锂离子 锂枝晶 喷涂 擦除 锂片 溶解 屏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锂电极的表面氮化修饰方法及获得的金属锂负极和用途,含氮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含氮化合物溶液,将抛光后的金属锂片浸没在含氮化合物溶液中或者将含氮化合物溶液喷涂在锂片表面,静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多余液体擦除,烘干去除溶剂,得到表面存在含氮修饰层的金属锂负极。在金属锂表面原位生成具有稳定结构的含氮修饰层,具有良好的离子传输能力,同时可以促进锂离子的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的产生,修饰层形成的屏障可以有效阻止电解质与金属锂的副反应发生,起到稳定界面的作用,从而实现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稳定输出和长寿命循环。同时,本发明具有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锂电极的表面氮化修饰方法及获得的金属锂负极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大型电子产品要求其电源具有高电压、高比能量及高功率,目前各类商品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都不能满足要求。金属锂电池是将锂离子电池中的负极替换为金属锂,与其它的电池体系相比,它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
金属锂具有质地轻,延展性好,导电性强等优点,它具有非常活泼的电化学特性,电极电位为-3.041V,理论比容量高迗3860mAh/g,是目前发现的质量能量密度最大的金属之一。但是,金属锂直接作为二次电池负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由于金属锂非常活泼,会与空气或水迅速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电池组装时条件较为苛刻;其次,在充放电过程中,沉积的金属锂会与电解液发生反应,而无法继续参加循环,产生死锂,导致库伦效率低;最后,由于金属锂表面形态的不均匀,导致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锂枝晶生长,而锂枝晶的生长会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路,引发安全隐患。
直接对金属锂负极进行改性是提高金属锂电池性能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金属锂负极的循环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表面能否形成稳定的SEI膜。由于金属锂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在反应过程中会与电解液组分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形成的SEI膜稳定性差,在循环过程中易发生破裂。在金属锂表面包覆保护层,一方面可以保护锂负极表面不与电解液接触,另一方面可以使SEI 膜稳定性增强,防止其破裂,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简单且有望实现商业应用的方法。本专利通过原位化学反应,在金属锂负极表面生成一层含氮保护层,从而阻止锂负极与电解液接触,同时抑制了锂枝晶的生成,为金属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很好的负极保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锂电极的表面氮化修饰方法及获得的金属锂负极和用途,对金属锂进行表面修饰是改善金属锂循环问题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本发明利用含氮化合物对金属锂进行处理,在其表面原位生成具有稳定结构的含氮修饰层,具有良好的离子传输能力,同时可以促进锂离子的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的产生,修饰层形成的屏障可以有效阻止电解质与金属锂的副反应发生,起到稳定界面的作用,从而实现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稳定输出和长寿命循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锂电极的表面氮化修饰方法,含氮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含氮化合物溶液,将抛光后的金属锂片浸没在含氮化合物溶液中或者将含氮化合物溶液喷涂在锂片表面,静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多余液体擦除,烘干去除溶剂,得到表面存在含氮修饰层的金属锂负极。
所述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锂、亚硝酸锂、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乙酸乙酯、乙腈、异丙醚、丙酮、丁酮、异丙醇、丁醇、己烷、环己烷、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苯、甲苯、二甲基亚砜、四氯化碳、三氯化烯、吡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反应一段时间为30秒钟-12小时。
反应温度为-30℃-80℃。
烘干温度为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03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