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对焦电路、方法及微循环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0491.4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1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余陈锋;刘嘉惠;陈大强;亚历克斯布兰多;罗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隶凡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对焦 电路 方法 微循环 成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对焦电路、方法及微循环成像装置,对焦控制模块接受终端设备发送的调焦控制信号,并将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镜头控制模块,镜头控制模块根据调焦控制信号调整液体镜头的控制电信号。通过调整控制电信号,控制液体镜头改变曲率,从而改变焦距,间接实现对相机的对焦调整;同时在对焦完成后,对焦控制模块可通过发送拍摄指令给到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控制相机完成对焦后的微循环成像信息采集。基于此,实现操作便利且对焦速度快速准确的对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对焦电路、方法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微循环通常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给组织细胞并运走二氧化碳CO2和代谢产物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通常对人体舌下黏膜处微循环进行检测,获取微循环成像信息,用来观察病人的微循环状况,可实现快速简单地监测危重病人的微循环状况,使用者可以根据所检测到的舌下微循环图像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其中,用户为获得清晰的舌下微循环图像需要对焦,即通过照相机对焦机构变动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传统的微循环成像装置一般使用机械调焦或驱动马达间接调焦,这种对焦方式操作不便且对焦速度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微循环检测装置一般使用机械调焦或驱动马达间接调焦,这种对焦方式操作不便且对焦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对焦电路、方法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电路、方法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电路,包括对焦控制模块、镜头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包括MCU、调试下载电路、扩展接口电路、晶振震荡电路、启动电路和复位电路;
所述镜头控制模块包括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全桥电路、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基准源电路、输出电流源电路和接线端子电路;
所述MCU分别连接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所述调试下载电路、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所述晶振震荡电路、所述启动电路和所述复位电路;所述MCU用于接收调焦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液体镜头控制芯片;所述MCU还可发送拍摄指令至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微循环成像终端设可根据所述拍摄指令控制相机采集微循环成像信息;
所述全桥电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连接所述MCU,所述全桥电路还分别连接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和所述接线端子电路;其中,所述接线端子电路还连接所述MCU,并用于连接液体镜头;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分别连接所述基准源电路和所述输出电流源电路;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所述MCU、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用于连接所述相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MCU,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
所述第二电阻一端用于接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全桥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MCU,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
所述第四电阻一端用于接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全桥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0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