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保护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2015.6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9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煜;顾群;陈建冬;黄健;黄继业;何志伟;曾毓;吴占雄;李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08 | 分类号: | H02H7/08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丁桂红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通市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伺服电机驱动器 电路 伺服驱动电路 正常工作过程 电流采集 工业电子 工作正常 一次电压 | ||
1.一种用于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3)、MCU、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
所述的MCU的第11脚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MCU上的第12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MCU上的第13脚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MCU上的第21脚与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3)栅极连接,MCU上的第22脚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栅极连接,MCU上的第23脚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栅极连接,MCU上的第14脚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源极、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MCU上的第15脚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源极、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MCU上的第16脚与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3)源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5V电压,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15V电压,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24V电压,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一端接地,5V工作电路的供电端接+5V电压,5V工作电路的接地端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15V工作电路的供电端接+15V电压,15V工作电路的接地端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24V工作电路的供电端接+24V电压,24V工作电路的接地端与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和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3)的导通内阻均低于0.7m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阻值为0.1Ω,精度0.1%,额定功率5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CU的型号为STM8S105K4T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20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