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2568.1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5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杨豫森;崔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普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0 | 分类号: | F24D3/00;F24D3/18;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范林林;李萌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互补 供热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加热装置(2)、循环泵(3)、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热网回水管路与第一阀门(4)的入液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4)的第一出液口与循环泵(3)的入液口连接,所述循环泵(3)的出液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入液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液口与加热装置(2)的入液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的出液口与第二阀门(5)的入液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5)的第一出液口与热网供水管路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能够利用完全清洁的补热能互补太阳能供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背景技术
开发利用各类低品位可再生性清洁能源作为热泵热源为建筑物供冷供暖,对建筑节能与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性清洁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利用太阳能进行建筑供暖目前实施案例还较少,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单独供热热源不足以满足建筑采暖需求。
因此出现了部分地下水源热泵耦合太阳能供暖的系统,但水源热泵投资巨大,而且对地下水源会产生破坏和污染。因此如何利用清洁能源对太阳能供暖进行补热,成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课题。
例如,国内专利201510979953.1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供热系统,采用了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耦合蒸汽压缩制热循环系统和燃气锅炉。但该系统由于采用燃气锅炉,必然产生烟气排放污染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利用完全清洁的补热能互补太阳能供暖成为本发明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供热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使得能够利用完全清洁的补热能互补太阳能供暖。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能互补供热系统,所述供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加热装置(2)、循环泵(3)、阀门、连接管路和热网供液及回液管路,所述回液管路经过循环泵(3)增压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 出液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所述加热装置(2)出液口连接热网供液管路,所述加热装置(2)为热泵和/或电锅炉。
较佳的,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热网回水管路与第一阀门(4)的入液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4)的第一出液口与循环泵(3)的入液口连接,所述循环泵(3)的出液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入液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液口与加热装置(2)的入液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的出液口与第二阀门(5)的入液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5)的第一出液口与热网供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循环泵(3)的出液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入液口之间,还连接第一单向阀(11);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液口与加热装置(2)的入液口之间连接第二单向阀(21),在所述加热装置(2)的出液口与第二阀门(5)的入液口之间连接第三单向阀(22)。
较佳的,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液口直接与第二阀门(5)的入液口连接,使得经过太阳能集热器(1)加热后的载热液体直接通过第二阀门(5)流入热网供水管路。
较佳的,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液口直接与第二阀门(5)的入液口之间连接第四单向阀(12)。
较佳的,所述多能互补供热系统还包括储热罐(6),所述第一阀门(4) 和第二阀门(5)均为三通阀,所述第一阀门(4)的第二出液口与储热罐 (6)的第一液口连接,所述所述第二阀门(5)的第二出液口与储热罐(6) 的第二液口连接。
较佳的,所述多能互补供热系统还包括电锅炉(7),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液口还与电锅炉(7)的入液口连接,所述电锅炉(7)的出液口与第二阀门(5)的入液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普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赫普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25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