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耳机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3637.0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7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薛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永强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00;C04B35/622;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7138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机壳体 耳机壳体 陶瓷耳 陶瓷 聚丙烯树脂 硅石颗粒 去离子水 生产技术 组装过程 不均匀 交联剂 金属耳 碳纤维 陶瓷粉 增塑剂 主材料 电镀 生锈 音质 制备 质感 潮湿 丢弃 金属 保存 暴露 环保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耳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陶瓷耳机壳体,包括原料:陶瓷粉、去离子水、交联剂、碳纤维、聚丙烯树脂、增塑剂和硅石颗粒,制得以陶瓷为原料的耳机,避免了金属耳机壳体在组装过程中暴露的精度不足,电镀不均匀等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金属耳机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和保存容易出现从内部生锈的问题;利用陶瓷为耳机壳体的主材料,即可以改善耳机音质、提高耳机质感,也可以解决使用者丢弃耳机后出现的各种环保方面的问题,减少耳机壳体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耳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陶瓷耳机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成为一种表达心情不可缺少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爱,人们习惯在各种情景中聆听音乐,正因如此,各种用来传输电子产品中的音乐的耳机被广泛使用。传统耳机大都是塑料材质的,近几年也大面积涌现了金属材质的,足以应证人们在追求耳机音质的同时也在追求耳机本身的质感。传统塑料耳机因为材料价格低廉又便于加工生产,但是从音质、质感、环保方面来说不及金属材质的,这也是近年来金属材质耳机大面积涌现的主要原因。但是金属耳机的缺点也在加工与试用当中逐渐浮现,首先是加工方面耗时耗力成品率较低,其次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容易残留污渍,对低音的解析力比较强,在中高音段解析力稍微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耳机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耳机壳体,包括以下按照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陶瓷粉60-120份、去离子水30-70份、交联剂5-12份、碳纤维6-18份、聚丙烯树脂3-12份、增塑剂2-7份和硅石颗粒12-16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陶瓷粉80-110份、去离子水40-70份、交联剂7-10份、碳纤维8-16份、聚丙烯树脂5-10份、增塑剂4-6份和硅石颗粒14-16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陶瓷粉100份、去离子水50份、交联剂8份、碳纤维10份、聚丙烯树脂8份、增塑剂5份和聚丙烯15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交联剂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一种陶瓷耳机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称取陶瓷粉、去离子水、交联剂、碳纤维、聚丙烯树脂、增塑剂和硅石颗粒;
2)将陶瓷粉、交联剂和硅石颗粒加入至去离子水中进行高速搅拌分散,1-2小时后得到混合浆料,然后放入真空搅拌机搅拌去除浆料中的气泡;
3)将碳纤维和聚丙烯树脂加入双辊开炼机中,混合加热后保温,随后真空干燥,得块状混合物,最后将块状混合物研磨,得混合物粉末备用;
5)向浆料中加入混合物粉末,超声搅拌1-4h后加入增塑剂,在室温下继续搅拌2-4h后得到基料;
6)将基料注入注塑机的模腔内,在50-80℃下加热固化成型,自然冷却至室温后,从模腔内取出成型坯体,即得陶瓷耳机壳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混合方式为以1000-2500r/min的转速混合5-10min至均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加热温度为80-160°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永强,未经薛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3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