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生浆馒头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94318.1 申请日: 2018-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9549089B 公开(公告)日: 2022-04-15
发明(设计)人: 姚佳;邓峰;兰向东;陈钊;曹立松;杨佳宁;付亭亭;陈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7/104 分类号: A23L7/104;A23L19/12
代理公司: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代理人: 遆俊臣
地址: 10000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马铃薯 馒头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生浆馒头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马铃薯生浆馒头包括小麦粉、马铃薯生浆、水、酵母、馒头改良剂和谷朊粉制作而成;其中所述马铃薯生浆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将马铃薯清洗干净后去除马铃薯皮,并冲洗掉马铃薯皮,然后制成尺寸≤2cm的马铃薯块,再将马铃薯块放入沸水中进行热烫处理20‑40秒,然后将马铃薯块捞出并立即置于24‑26℃的水中冷却,直至马铃薯块的中心温度为28℃,将马铃薯块捞出并打浆制得马铃薯生浆。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生浆馒头外观挺立、饱满、表面光滑,内部气孔均匀,面筋网络结构持气性好,弹韧性好、适口性好、色泽亮丽均匀,且营养均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马铃薯生浆馒头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俗称土豆和洋芋,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和粮菜兼用等诸多优势,广泛分布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铃薯也是FAO确认的世界第四大主粮,特别在欧洲,马铃薯作为餐桌上的主粮,一直拥有“地下苹果”之美誉。而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马铃薯盛产国,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然而,受稻米文化和马铃薯鲜食菜用习惯的影响,我国的年人均马铃薯食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全国的马铃薯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挖掘。

我国是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大国,但是目前我国在新型马铃薯食品开发、综合利用与主食化推进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地位的日益提升,国内学者对马铃薯深加工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较多的是对马铃薯馒头加工工艺及技术的研究。马铃薯馒头与普通馒头相比,除了部分营养素外,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限制营养素来看,脂肪含量有所降低,钠有所增加,但与人体所需数量相比,影响不大。

现有申请公布日为2018.10.09、申请公布号为CN10861804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采用鲜马铃薯制作马铃薯馒头的生产方法,其将鲜薯浆在常温下进行超高压杀菌和灭酶,得到熟薯浆,所述超高压为400~600MPa,时间为30~60秒,熟薯浆再与和高筋面粉等进行和制面团之后,需要经过一次醒发、制成馒头胚、二次醒发蒸制等过程制得马铃薯馒头。其中灭酶的作用是为了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马铃薯褐变的发生,但是在《超高压灭菌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一文中记载“常温下加压到400-600MPa可使淀粉糊化而呈透明的粘稠状物,且吸水量也发生改变。其原因是压力可使淀粉分子的长链断裂,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由于熟薯浆发生淀粉糊化,不仅导致熟薯浆的黏度升高,不利于加工;而且熟薯浆和高筋面粉等进行和制面团之后,需要经过一次醒发、制成馒头胚、二次醒发蒸制等过程,极易导致熟薯浆中糊化的淀粉发生老化,在糊化的淀粉发生老化过程中,其糊化的淀粉分子,尤其是直链淀粉分子,就会自动互相有规律地定向排列,形成一种质地坚硬的结晶,淀粉一经老化,再加热,也不会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糊化状态,从而导致其马铃薯馒头失去其固有的风味,且干硬、粗糙,不易嚼碎,难以与人体内消化液充分混合,不仅影响消化吸收,有时还可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现有申请公布日为2018.03.09、申请公布号为CN10777223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生浆馒头的制作方法,其首先将马铃薯块与维生素C水溶液混合打浆制得马铃薯生浆,然后将马铃薯生浆、面粉和活性干酵母和制面团后发酵、制坯、醒发、蒸制制得马铃薯生浆馒头。其中维生素C的加入为了抑制马铃薯褐变的发生,但是通过实验可知,维正素C的加入并未对马铃薯生浆的褐变产生明显的抑制效果。此外,其所制得的马铃薯生浆馒头由于面筋网络结构持气性差,容易导致馒头塌架,从而影响马铃薯生浆馒头的口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生浆馒头,其外观挺立、饱满、表面光滑,内部气孔均匀,面筋网络结构持气性好,弹韧性好、适口性好、色泽亮丽均匀,且营养均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