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94426.9 申请日: 2018-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9644800B 公开(公告)日: 2022-02-22
发明(设计)人: 张家宏;束剑峰;戴辉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苏港和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22/22 分类号: A01G22/22;A01K61/59;C05F15/00
代理公司: 苏州京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70 代理人: 顾友
地址: 224145 江苏省盐***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种稻 虾共育 专用肥 及其 加工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包括经过有氧发酵后的沼渣以及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分解有机物功能的复合微生物菌群,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由圆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粘结芽孢杆菌组成,其中,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添加量占专用肥总质量的0.8%。还提供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的加工方法以及其在“一稻三虾”种植模式中“稻中虾”养殖时的应用。本发明具有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优、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优点,对于促进“一稻三虾”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是当前各地调结构、转方式,实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短平快项目,并且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还会持续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在1000万亩,占小龙虾总养殖面积的70.83%,稻虾综合种养已经成为小龙虾养殖行业的主流趋势。稻虾综合种养可以达到稻、虾互利双收的效果,小龙虾可以为稻田除草、灭虫、松土、活水、通气、增肥,稻田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和充足饵料。“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亩均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甚至高达万元,比单一种植水稻麦纯利润高3倍左右,有的甚至高出10倍以上。我国现在水稻种植面积约2446万公顷,其中在目前条件下可以稻田养殖的面积在1000万公顷,但是据统计,2017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只达到151.6万公顷,还有大量条件适合的稻田没有综合利用。

小龙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且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肉内还富含镁、锌、碘、硒等微量元素,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小龙虾含有虾青素,虾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青素有助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另外,小龙虾还可入药,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由于小龙虾的种种优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现在小龙虾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据统计,2017年国内小龙虾产业经济总产值为2685亿元,其中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约为2000亿元。国内对小龙虾的需求量在190万吨,国外市场需求缺口量约30万吨,然而我国小龙虾年产量只有112.86万吨,导致小龙虾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可以想象,我国的小龙虾养殖面积必然还会快速增长。

由于以上原因,小龙虾养殖面积增加,必然主要以增加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为主。

以前稻虾综合种养主要为“一稻一虾”和“一稻两虾”。近几年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率先提出并集成了“一稻三虾”繁养一体化新模式。然而不论是哪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在水稻和小龙虾共育的时候,都面临无合适追肥可选、可用的现状。到目前为止,我国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肥料,肥料使用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还是以化肥加大量有机肥为主,导致农田面源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小龙虾不良应激反应加重等问题;同时,夏季高温时节,环沟底泥沉积大量小龙虾粪便、植物残体等有机物料,会腐烂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小龙虾发病严重,死亡率高,产量和品质下降,据统计目前稻中虾产量只有50kg/亩左右;过量使用化肥虽然满足了水藻的需求,但是对于水稻的品质提升毫无益处;有机肥用量过大,每亩施用的普通有机肥都在1吨左右,但资源供应不上、成本过高。

本发明利用沼渣和功能菌联合生产的稻虾共育专用肥,打破传统的水稻和水草的施肥方式,对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稻虾共育专用肥,具体为,包括经过有氧发酵后的沼渣以及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分解有机物功能的复合微生物菌群;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由圆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粘结芽孢杆菌组成;

优选的,所述圆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粘结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配比为2.5:2.5: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港和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港和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4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