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用于SERS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4896.5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郑金铠;陆畅;周帅帅;李玉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苏瑞;耿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混合液 氯金酸溶液 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 适配体DNA 溶液混合 制备 抗坏血酸溶液 硼氢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羟胺盐酸盐 测试反应 待测溶液 纳米磁球 探针溶液 罗丹明 种检测 灵敏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用于SERS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试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溶液、氯金酸溶液和硼氢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一反应;S2、将第一混合液与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溶液、氯金酸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二反应;S3、将第三混合液与适配体DNA溶液、罗丹明溶液、羟胺盐酸盐溶液和氯金酸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三反应;S4、将含有纳米磁球的液体与适配体DNA溶液混合;S5、将拉曼探针溶液、第四混合液和待检测溶液混合后进行测试反应;S6、将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混合液进行SERS检测。该方法能够灵敏、准确且快速地检测出待测溶液中是否含有食源性致病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致病菌检测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用于SERS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而且当前致病菌污染日趋严重,在医药、食品、环境等方面已经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是种主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肠胃炎,伤寒、霍乱,猩红热,菌痢等疾病,可能危及人类生命。目前对致病菌的检测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主要包括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和免疫学技术法等,现有的这些分析方法虽各有优势,但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前处理步骤复杂、时间长,或者仪器设备庞大昂贵、缺乏更高的灵敏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变化较大,不能对微生物进行灵敏快速分析等,建立一种高效灵敏地检测方法的体系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由于致病菌可以特异性的结合适配体形成很强很稳定的结构,近些年大量的基于适配体的致病菌检测方法被大量的发明。但这些传感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选择性差等缺点。如何快速、简单地检测致病菌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适配体DNA调控的金纳米棒的生长成SERS探针并用于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灵敏、准确且快速地检测出待测溶液中是否含有食源性致病菌。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SERS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溶液、氯金酸溶液和硼氢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混合液;
S2、将步骤S1得到的所述第一混合液与含有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溶液、氯金酸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的第二混合液混合后进行第二反应,收集固体产物;将所述固体产物与水混合,得到第三混合液;
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第三混合液与适配体DNA溶液、罗丹明溶液、羟胺盐酸盐溶液和氯金酸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三反应,得到用于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拉曼探针溶液;
S4、将含有纳米磁球的液体与所述适配体DNA溶液混合,得到第四混合液;
S5、将步骤S3得到的所述用于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拉曼探针溶液、步骤S4得到的所述第四混合液和待检测溶液混合后进行测试反应,磁分离后得到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混合液;
S6、将步骤S5得到的所述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混合液进行SERS检测。
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溶液、氯金酸溶液和硼氢化钠溶液的摩尔比为1000:(1-10):(3-12);
所述第一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25-30℃,时间为1-3h;和/或,
步骤S2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溶液、氯金酸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的摩尔比为1000:(1-25):(0.1-2.4):(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8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