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钴液中脱除微量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5131.3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6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胡雷;蒋兆慧;蒋强;田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38 | 分类号: | C22B3/38;C22B2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24012 浙江省衢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钴液中 脱除 微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钴液中脱除微量钛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钴液与萃取剂在萃取箱内经过多级逆流混合搅拌一段时间,静置分相后,钴液中的钛被萃取至有机相中,合格萃余液送下步工艺作为工艺反萃段做反萃液使用,含钛负载有机相用纯净水在萃取箱内经多级逆流混合搅拌一段时间洗掉夹带水相,静置分相后,水相进水处理中和达标后排放,负载有机相用硫酸和双氧水在萃取箱内经多级逆流混合搅拌一段时间,静置分相后,水相进水处理系统,空白有机相经工业用水逆流洗涤后返回至萃取段循环萃取钴液中钛杂质。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所需设备少、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杂质钛除去率高等特点,因此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钴湿法冶金领域,涉及一种全湿法处理钴液中钛杂质的工艺,尤其是一种从钴液中脱除微量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钴镍冶炼过程中,因原料来源杂等原因,导致溶解液中含有微量杂质钛,含量在0.37到0.79g/L之间,在元素周期表中,钛、铁均属于过渡元素金属,性质相近,在盐酸体系中钛主要以Ti4+形式存在,采用P507萃取的方法易将钴液中钛萃取至有机相内,国内除钛方法主要采用水解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767837A介绍一种钛白粉副产物硫酸亚铁中钛的清除方法,该方法采用水解,加热80℃以上,但因钛、钴开始水解的pH值相近,钴的价值高,通过调节pH的方法沉淀钛元素,会导致主元素钴也会跟随大量沉淀,导致钴的大量浪费,钴回收率低。
为了防止钛对后续P507钴萃取过程的影响,需要对钴液进行预除钛,以保证后续的运行,因此开发一种从钴液中除去钛杂质的新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从钴液中脱除微量钛的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从钴液中脱除微量钛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1)钴液经萃取剂在萃取箱内经多级逆流混合萃取分相,钴液中的钛杂质被萃取至有机相中,得到负载钛有机相,萃余液送P507萃取车间反萃段作为反萃液用;
2)将负载钛有机相经纯净水在萃取箱内混合搅拌洗涤掉夹带的氯离子,在澄清室进行分相;
3)将得到的负载有机相用硫酸和双氧水混合反萃澄清分相,得到空白有机相;
4)将空白有机相经工业用水在萃取箱内混合搅拌一段时间,洗掉夹带的水相后,返回萃取段再萃取钴液中的钛,反萃水相与洗涤水相送污水车间处理达标后排放。
钴液经P507萃取剂在萃取箱内混合逆流萃取后,钴液中的钛被萃取至有机相P507中,从而达到将钴、钛元素的分离的目的,消除了钴液中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本发明脱除微量钛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原理如下:
萃取段:
反萃阶段:
在酸性条件下,Ti与双氧水络合生成黄色络合物,从而达到反萃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步骤1)中,所述的钴液为氯化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步骤1)中,相比O/A=1:1,通量比为1~2:1,混合时间为5~8min。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步骤1)中,采用逆流混合萃取的级数为5~8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步骤1)中,采用萃取剂的组分为25~30wt%P507和70~75wt%磺化煤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步骤2)中,负载有机相、硫酸和双氧水的相比O/A=1~1.5:1,通量比为8~10:1,混合搅拌时间为5~8min;采用逆流洗氯,其级数为2~3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5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