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5995.5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5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杨飞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胜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5/00 | 分类号: | B23B35/00;B23B5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63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内角 钻孔 倒角 加工 十字中心线 一体化刀具 磁性废料 工件表面 工件固定 回收利用 生产效率 循环利用 预切组件 保护膜 倒角刀 去毛刺 预切口 钻头 出孔 夹紧 毛边 碎屑 样冲 生产成本 成型 组装 重复 | ||
1.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钻头(5)与倒角刀(51)进行组装固定,使其成为一体化刀具;
S2:根据图样要求并按照孔的位置、尺寸要求,在工件画出孔位的十字中心线并打上中心样冲眼;
S3:擦拭干净机床台面、夹具表面、工件基准面,并将工件固定在底座上并使用夹具夹紧;
S4:试钻,使钻头(5)对准孔中心样冲眼钻出一浅坑,然后目测该浅坑位置是否正确,并不断纠偏,使浅坑与检验圆同轴,如果偏离较小,可在起钻的同时用力将工件向偏离的反方向推移,达到逐步校正;
S4:在试钻区域,通过预切组件将工件表面可能需倒角的区域进行保护膜预切口;
S5:启动机器,对工件同时进行钻孔、倒角与去毛刺,在使用钻头(5)对工件钻孔的同时,由于钻头(5)上的倒角刀(51)存在,可以同时对工件孔位进行去毛刺;
S6:使用磁性吸附块对工具加工过程产生的磁性废料进行吸附,之后通过吸尘网过滤掉从磁性吸附块上磨掉的碎屑和毛边,并使用抽风机将这些碎屑抽走,回收,之后循环利用;
S7:打开夹具,取出加工完成的工件并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个工件的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根据具体要求使用不同的钻削用量对工件进行钻孔、倒角与去毛刺,其中钻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三要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画十字中心线的工具为高度尺,所述S1的打样冲眼主要操作是先打一小点,在十字中心线的不同方向仔细观察样冲眼是否打在十字中心线的交叉点上,最后把样冲眼用力打正打圆打大,以便准确落钻定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采用的夹具为三爪自定心卡盘夹具,对工件进行夹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钻头(5)与倒角刀(51)通过焊接的方式组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预切组件包括有切口加工刀机及位于其前端圆周切削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装置,包括卡箍(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体(2),且第一连接体(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21),第一连接体(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体(4),所述卡箍(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体(3),且第二连接体(3)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通孔(31),所述第二连接体(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钻头(5),所述钻头(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不规则钻齿,钻齿外表面焊接有若干个倒角刀(51),所述卡箍(1)、第一连接体(2)、第二连接体(3)与第三连接体(4)为一体成型构件,所述第三连接体(4)为六棱柱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下桨加工倒内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靠近第二连接体(3)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钻头(5)与第二连接体(3)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为圆柱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胜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胜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59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加工平台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打孔夹持一体化的打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