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6523.1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军;邵晓峰;宋楠;孙守兵;王琦;黄潇;刘虎;何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13/00 | 分类号: | D01F13/00;C01B32/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841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硫化碳 地下槽 计量罐 二硫化碳回收 沉降罐 中间罐 工作流程 溢流水 沉降 产品设计 现有设备 地沟 闪爆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流程,涉及二硫化碳回收领域,要解决的是二硫化碳浓度过高引起闪爆出现的问题。本系统包括二次沉降罐、计量罐、中间罐和二硫化碳地下槽,所述计量罐与二硫化碳地下槽相连通,中间罐分别与二流化碳地下槽和计量罐相连,二次沉降罐分别与地沟、计量罐、中间罐和二硫化碳地下槽相连通。本产品设计合理,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二次沉降罐,对溢流水进行了二次沉降,减少了溢流水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同时采用将二次沉降出的二硫化碳送回二硫化碳地下槽的方式,增加了二硫化碳的回收效果,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硫化碳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原料优势,新疆地区粘胶纤维生产企业蓬勃发展,伴随产生的安全生产隐患需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技术方法的应用探讨,对粘胶纤维生产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二硫化碳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进行事故树的定性定量分析,找出结构重要度最大的基本事件,提出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 二硫化碳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发生概率约为4.16×10-5。此类事故虽然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是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等较严重的后果。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从预防各基本事件的发生着手,进一步降低顶上事件的概率,避免“二硫化碳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发生。
现有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当中,纺练车间最后一道储存二硫化碳的设备是二硫化碳地下槽。当纺练车间进行压碳操作时,二硫化碳地下槽的溢流水及中间罐溢流水直接外排地沟,由于数量流动较大,溢流水可能携带少量二硫化碳进入地沟,造成地沟二硫化碳浓度过高,从而导致闪爆,这就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包括二次沉降罐、计量罐、中间罐和二硫化碳地下槽,所述计量罐与二硫化碳地下槽相连通,中间罐分别与二流化碳地下槽和计量罐相连,二次沉降罐分别与地沟、计量罐、中间罐和二硫化碳地下槽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计量罐的数量为2-8个,根据防漏车间的实际情况选择计量罐的数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地沟、二次沉降罐、计量罐、中间罐和二硫化碳地下槽之间均通过不锈钢管道相连通,连接牢固性好,原料成本低。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不锈钢管道的内表面涂有防腐蚀涂层,可以保证不锈钢管道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计量罐均采用立式碳钢计量罐,计量罐内均设置有防腐内衬,在腐蚀液体下也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计量罐内安装有液位计,可以实时测量计量罐内的液体,便于实时监控。
所述二硫化碳回收系统的工作流程,具体步骤如下:计量罐中的水流入二硫化碳地下槽,计量罐中的溢流水流入中间罐,中间罐的溢流水和二硫化碳地下槽的溢流水均被引入二次沉降罐中,在二次沉降罐进行二次沉降,经过二次沉降后的溢流水含二硫化碳量更少,减少溢流水中二硫化碳量,从而降低外排地沟的二硫化碳浓度,同时二次沉降罐的管线布置与二硫化碳地下槽相似,可将二次沉降罐收集的二硫化碳压送至计量罐,再进行放碳从而进入二硫化碳地下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设计合理,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二次沉降罐,对溢流水进行了二次沉降,减少了溢流水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同时采用将二次沉降出的二硫化碳送回二硫化碳地下槽的方式,增加了二硫化碳的回收效果,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二硫化碳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6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