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防地下室兼顾平时和战时通风的口部优化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7018.9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4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季斐;袁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12 | 分类号: | E04H9/12;E04B1/00;A62B13/00;F24F7/06;E06B5/02;E06B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地址: | 215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防门 竖井 地下室 密闭通道 优化结构 穿墙管 扩散室 滤毒室 密闭 进风 口部 机房 人防 通风 钢筋混凝土底板 铝合金百叶窗 板式 室外地面 竖井侧壁 通风方式 防爆波 防火门 集气室 楼梯间 清洁区 夹层 防雨 风井 隔墙 活门 留孔 砌块 双扇 整合 转换 优化 | ||
1.一种人防地下室兼顾平时和战时通风的口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1),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方设置有高出室外地面(2)的竖井(3),所述竖井(3)的顶端设置有竖井钢筋混凝土顶板(4),所述竖井(3)靠近所述竖井钢筋混凝土顶板(4)的侧壁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防雨溅铝合金百叶窗(5);
所述竖井(3)的一侧设置有扩散室(6),所述竖井(3)和所述扩散室(6)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筋混凝土隔墙(7),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隔墙(7)上设置有悬板式防爆波活门(8),所述扩散室(6)背离所述竖井(3)的一侧设置有集气室(9),所述扩散室(6)和所述集气室(9)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筋混凝土隔墙(10),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隔墙(10)上连通对立设置有第一人防门(11)和第二人防门(12),所述第一人防门(11)开向所述扩散室(6)设置,所述第二人防门(12)开向所述集气室(9)设置;
所述竖井(3)背离所述扩散室(6)的一侧设置有楼梯间(13),所述楼梯间(13)的一侧设置有密闭通道(14),所述楼梯间(13)和所述密闭通道(14)之间设置有第三钢筋混凝土隔墙(15),所述第三钢筋混凝土隔墙(15)上连通设置有开向所述楼梯间(13)的第三人防门(16);
所述密闭通道(14)朝向所述扩散室(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滤毒设备的滤毒室(17),所述密闭通道(14)和所述滤毒室(17)之间设置有第四钢筋混凝土隔墙(18),所述第四钢筋混凝土隔墙(18)上连通设置有开向所述滤毒室(17)的第四人防门(19),所述滤毒室(17)和所述扩散室(6)之间设置有用于通风设备管道连接的第一密闭穿墙管(20);
所述滤毒室(17)朝向所示集气室(9)的一侧设置有平战时进风机房(21),所述滤毒室(17)和所述平战时进风机房(21)之间设置有第五钢筋混凝土隔墙(22),所述第五钢筋混凝土隔墙(22)上连通设置有用于通风设备管道连接的第二密闭穿墙管(23);
所述集气室(9)和所述平战时进风机房(21)之间设置有第六钢筋混凝土隔墙(24),所述第六钢筋混凝土隔墙(24)上连通设置有留孔(25),所述平战时进风机房(21)背离所述集气室(9)的一侧设置有清洁区(26),所述平战时进风机房(21)和所述清洁区(26)之间设置有砌块隔墙(27),所述砌块隔墙(27)上连通设置有双扇甲级防火门(28),所述密闭通道(14)和所述清洁区(26)之间设置有第七钢筋混凝土隔墙(29),所述第七钢筋混凝土隔墙(29)上连通设置有开向所述密闭通道(14)的第五人防门(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地下室兼顾平时和战时通风的口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隔墙(10)的厚度为500~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防地下室兼顾平时和战时通风的口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防门(11)为钢筋混凝土单扇防护密闭门,所述第二人防门(12)为钢筋混凝土单扇密闭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地下室兼顾平时和战时通风的口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板式防爆波活门(8)内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隔墙(7)400~4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地下室兼顾平时和战时通风的口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钢筋混凝土隔墙(15)的厚度为300~450mm,所述第三人防门(16)为钢筋混凝土单扇防护密闭门,所述第四钢筋混凝土隔墙(18)的厚度为250~300mm,所述第四人防门(19)和第五人防门(30)为钢筋混凝土单扇密闭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地下室兼顾平时和战时通风的口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钢筋混凝土隔墙(22)的厚度为250~300mm,所述第五钢筋混凝土隔墙(22)上的第二密闭穿墙管(23)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六钢筋混凝土隔墙(24)的厚度为200~24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防地下室兼顾平时和战时通风的口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钢筋混凝土隔墙(24)上还设置有单扇甲级防火门(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0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