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7879.7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4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郭超波;卢卫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保税区艾尔希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34 | 分类号: | B60R21/2334;B60R21/264;B60R21/272;B60R21/26 |
代理公司: | 宁波智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朱萍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杯 传爆药 点火器 上端 斜切面 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侧气囊 壳体 下端 高压混合气体 气体发生器 安全气囊 出气方向 错开设置 导向过程 惰性气体 高压混合 快速稳定 内部中空 体内气压 减压 导流孔 破裂片 气囊 进气 充气 密封 开口 交汇 体内 燃烧 联合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气体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包括点火器、传爆药和壳体,壳体内密封有高压混合惰性气体,点火器设置于壳体下端内,点火器上端设置有传爆药,传爆药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流杯,第一导流杯下端设置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第一导流杯上端设置有两个向上的第一斜切面,两个第一斜切面交汇于第一导流杯顶部,且两个第一斜切面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流孔。本发明采用传爆药燃烧生产的热量及少量气体,与高压混合气体联合作用,增大壳体内气压,冲开破裂片进行气囊充气,减少热量和粉末产生,错开设置第一导流杯和第二导流杯进气出气方向,将气体在导向过程中减压,快速稳定将安全气囊充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部分汽车为了提高安全性,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尽可能保护车内人员安全,在侧面设置也会设有安全气囊,用于缓冲撞击力。传统的烟火式发生器是采用燃烧传爆药产生大量气体,将安全气囊充起,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带有大量热量,气体直接冲出可能会损坏气体发生器或者烧坏安全气囊,且燃烧粉末较多,不利于使用者安全。
气体直接充气过程中安全气囊的冲出速度过快,热量和冲击力会对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为了达到足够的缓冲效果,在气体发生器的结构中设置缓冲结构,但多数缓冲结构复杂,使得整体气体发生器体积较大,不利于收纳及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简、热量及粉末产生少、充气快速稳定,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包括点火器、传爆药和壳体,所述壳体内密封有高压混合惰性气体,所述点火器设置于壳体下端内,所述点火器上端设置有传爆药,所述传爆药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流杯,所述第一导流杯下端设置有开口且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导流杯上端设置有两个向上的第一斜切面,两个第一斜切面交汇于第一导流杯顶部,且两个第一斜切面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流孔。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所述壳体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导流杯,所述第二导流杯上端设置有开口且内部中空,所述第二导流杯下端设置有两个向下的第二斜切面,两个第二斜切面交汇于第二导流杯的底部,且两个第二斜切面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导流孔。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所述第一斜切面和第二斜切面在壳体内错开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所述点火器上端设置有覆盖垫圈,所述传爆药设置于覆盖垫圈上,所述传爆药压紧于第一导流杯和覆盖垫圈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导流罩且导流罩下端安装于壳体内。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所述导流罩底部设置有破裂片。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所述高压混合惰性气体成分为氦气和氩气。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所述导流罩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导流孔,所述第三导流孔设置有双层且错开排列。
本发明采用传爆药燃烧生产的热量及少量气体,与高压混合气体联合作用,增大壳体内气压,冲开破裂片进行气囊充气,减少热量和粉末产生,错开设置第一导流杯和第二导流杯进气出气方向,将气体在导向过程中减压,快速稳定将安全气囊充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侧气囊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结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保税区艾尔希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保税区艾尔希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8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