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定性鉴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8074.4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夏勇;邱乾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普零件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1/28;G01N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张霞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鉴别 金相组织 定性 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定性检测 基体组织 失效分析 试样腐蚀 试样检测 试样冷却 试样制备 抛光 打磨 分辨 直观 清晰 检测 观察 检验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定性鉴别方法,除试样制备、试样打磨、试样抛光和试样腐蚀步骤外,还包括试样热染、试样冷却和试样检测步骤,该鉴别方法可在光学显微镜下仅通过观察金相结构图中的不同颜色,即可分辨出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各基体组织及其大概含量,直观、快速、清晰,定性检测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生产检验及失效分析领域;此外,本发明无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操作简便,检测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性鉴别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定性鉴别方法,属于材料内部结构观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组织,金相组织可以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在掌握微观组织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达到控制和优化产品品质的目的,因此,制备出能真实、清晰反映微观组织的金相成为材料研究的基础。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比强度高、疲劳强度佳、耐磨性能好、吸音效果强,被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领域、风力发电等各行业领域,用以代替钢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减低工件重量。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材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由其构成的工件及成品质量,随着技术发展,工件技术要求提高,因此,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检验及鉴别要求也相应提高。
现有金相组织显示方法是将金相试样腐蚀后直接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呈现的金相图谱为黑白两色,如图2所示,不能直观、清晰地鉴别出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各基体组织及其具体形态,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仔细比对、分析,或者进一步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分析,定性检测效率低,设备投入成本高且操作复杂。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陷,设计出一种可以快速、清晰、定性鉴别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方法,就成为本领域内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定性鉴别方法,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定性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试样制备,从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工件上切取立方体结构的试样,并选取所述试样的一个平面作为金相组织观测平面;
S2试样打磨,采用金相试样预磨机对步骤S1中制备好的试样金相观测平面进行打磨处理,直至金相观测平面无明显划痕;
S3试样抛光,采用抛光机对步骤S2中经打磨处理后的试样金相观测平面进行机械抛光,直至金相观测平面光亮且无污染点;
S4试样腐蚀,将步骤S3中经机械抛光后的试样置于装有腐蚀液的腐蚀容器中充分浸蚀,直至金相观测平面的表面呈现亮灰色;
还包括如下步骤:
S5试样加热,将步骤S4中经腐蚀后的试样置于加热炉内,240℃-280℃条件下加热保温3h-5h;
S6试样冷却,取出步骤S5中经加热后的试样,并冷却至室温;
S7试样检测,将步骤S6中冷却后试样的金相观测平面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试样金相组织。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定性鉴别方法,步骤S2中所述打磨机为砂纸打磨机,所述砂纸打磨机的转速为600r/min-800r/min,打磨过程中依次采用粒度为100#、240#、600#和1000#的金相砂纸进行打磨。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定性鉴别方法,步骤S3中所述抛光机的转速为1000r/min-1400r/min,抛光时间为10min-20min。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定性鉴别方法,步骤S4中所述腐蚀液为硝酸酒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普零件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普零件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8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