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综合管廊中槽式预埋件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9032.2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6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巩俊松;周嘉帅;张艺杰;许海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综合 管廊中槽式 预埋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中槽式预埋件的安装方法,本方法在管廊底板及导墙施工时,将槽式预埋件下部紧贴导墙的钢模板内侧,并使槽式预埋件向外侧倾斜布置,槽式预埋件下部与导墙钢模板焊接连接;导墙混凝土浇筑后,槽式预埋件下部固定于导墙混凝土内、背面的锚栓位于管廊墙体内,使用水平尺校核槽式预埋件的垂直度,完成后在槽式预埋件背面上部焊接与管廊墙体内的钢筋网固定连接的定位钢筋;将支撑钢筋焊接于槽式预埋件背面并与管廊墙体内的钢筋网连接,完成槽式预埋件在管廊内的安装。本方法确保槽式预埋件贴合模板面,使混凝土浇筑后槽式预埋件与混凝土面平整,避免槽式预埋件歪斜,提高施工作业效率,降低成本,确保管廊的整体美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中槽式预埋件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为各类管线的综合走廊,即在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及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各类管线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地下综合管廊的加快部署推进建设,越来越多的工程人员接触到管廊内槽式预埋件的安装。槽式预埋件是一种不破坏混凝土结构,保障结构安全,且后期设备变动或加装非常简便且高效经济的新式埋件,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管线及设备的安装。
但槽式预埋件相比传统的钢板预埋件,具有因细长、重量较轻带来不易固定、且易弯曲变形的特点,导致槽式预埋件在管廊混凝土浇筑后,无法较好贴合于混凝土表面,或槽式预埋件歪斜偏位,导致无法满足使用功能而造成作废,歪斜偏位的槽式预埋件在后续安装管线及设备时,需人工剔凿甚至重新安装,由此降低施工作业效率,提高工程及人力成本,且影响管廊的整体美观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中槽式预埋件的安装方法,本方法克服传统槽式预埋件安装的缺陷,确保槽式预埋件贴合模板面,使混凝土浇筑后槽式预埋件与混凝土面平整,避免槽式预埋件左右歪斜,提高施工作业效率,降低成本,确保管廊的整体美观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中槽式预埋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槽式预埋件的设计安装高度,在地下综合管廊底板及导墙施工时,将槽式预埋件下部紧贴导墙的钢模板内侧,并使槽式预埋件向外侧倾斜布置,槽式预埋件下部与导墙的钢模板焊接连接;
步骤二、导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槽式预埋件下部固定于导墙混凝土内,槽式预埋件背面的锚栓位于管廊墙体内,使用水平尺校核槽式预埋件的垂直度,完成后在槽式预埋件背面上部焊接定位钢筋,定位钢筋与管廊墙体内的钢筋网固定连接;
步骤三、截取长度为管廊墙体厚度减槽式预埋件厚度的钢筋作为支撑钢筋,将该支撑钢筋焊接于槽式预埋件背面并与管廊墙体内的钢筋网连接,完成槽式预埋件在管廊内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定位钢筋夹持所述槽式预埋件背面上部锚栓后与管廊墙体内的钢筋网焊接固定。
由于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中槽式预埋件的安装方法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方法在管廊底板及导墙施工时,将槽式预埋件下部紧贴导墙的钢模板内侧,并使槽式预埋件向外侧倾斜布置,槽式预埋件下部与导墙钢模板焊接连接;导墙混凝土浇筑后,槽式预埋件下部固定于导墙混凝土内、背面的锚栓位于管廊墙体内,使用水平尺校核槽式预埋件的垂直度,完成后在槽式预埋件背面上部焊接与管廊墙体内的钢筋网固定连接的定位钢筋;将支撑钢筋焊接于槽式预埋件背面并与管廊墙体内的钢筋网连接,完成槽式预埋件在管廊内的安装。本方法克服传统槽式预埋件安装的缺陷,确保槽式预埋件贴合模板面,使混凝土浇筑后槽式预埋件与混凝土面平整,避免槽式预埋件左右歪斜,提高施工作业效率,降低成本,确保管廊的整体美观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9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架廊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