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2,6-己三醇催化氢解制备1,6-己二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9390.3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8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博;李幸霏;杜中田;肖楚红;鞠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9/132 | 分类号: | C07C29/132;C07C31/20;B01J23/46;B01J23/42;B01J23/44;B01J23/656;B01J23/65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陈玲玉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己三醇 催化 制备 己二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2,6‑己三醇催化氢解制备1,6‑己二醇的方法。该方法以1,2,6‑己三醇为原料,在催化剂、固体酸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步催化氢解过程,实现1,2,6‑己三醇高转化率、高收率制备1,6‑己二醇。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路线具有反应时间短、原料转化率和1,6‑己二醇收率高的特点,而且原料能够从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获取,具有不依赖化石资源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转化利用和精细化学品的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生物质来源的1,2,6-己三醇催化氢解制备1,6-己二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1,6-己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材料,在聚酯、卷材涂料、光固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目前较为成熟的1,6-己二醇制造方法是以1,6-己二酸为原料,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己二酸二甲酯,再经加氢得到1,6-己二醇。如美国专利US3268588公开了一种将戊二酸、己二酸、6-羟基己酸等羧酸混合物进行酯化,之后氢化而得到1,6-己二醇,然后再进行蒸馏分离。中国专利CN1594252A公开了一种以己二酸为原料,经高压酯化、分离制备己二酸二甲酯。再以己二酸二甲酯为原料,以Pt、Pd、Ru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催化加氢制备1,6-己二醇。同时在中国专利CN101113128A中则是直接用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6-己二醇。反应压力7MPa,温度300℃,空速为0.2h-1。然而以上方法中都存在原料不可再生、产物收率低、副产物多分离难等缺点。
1,2,6-己三醇重要的来源就是通过生物质基的5-羟甲基糠醛(HMF)催化氢解而得到。美国莱诺维亚公司在公开的专利CN201580067986.7中实现了催化转化HMF到1,2,6-己三醇;专利CN201180036114.6报道了将5-羟甲基糠醛转化成四氢吡喃-2-甲醇,接着再将四氢吡喃-2-甲醇转化为1,2,6-己三醇。1,2,6-己三醇与1,6-己二醇化学结构类似、元素组成相近,如果能够将1,2,6-己三醇分子中仲羟基选择性去除,就可以得到1,6-己二醇,建立以生物质资源为最终原料制备1,6-己二醇的全新技术路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1,2,6-己三醇为原料制备1,6-己二醇的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原料的转化率和1,6-己二醇的收率高,副产物较少。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一种1,2,6-己三醇催化氢解制备1,6-己二醇的方法,以1,2,6-己三醇为反应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内进行催化氢解反应;反应中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镍、钌、铑、钯、铱、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负载量为1-10wt%;催化剂的用量为1,2,6-己三醇质量的1-50%;反应在氢气存在下进行,反应氢气压力为0.5-8MPa,反应温度为60-240℃,反应时间为0.5-12h。
上述反应体系中还加入固体酸,固体酸为钨酸、硅钨酸、磷钨酸、磷钼酸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固体酸的用量为1,2,6-己三醇质量的50%以下。
上述催化剂中还包括助催化剂,助催化剂与活性组分都负载到载体上,助催化剂与活性组分的摩尔比为1.0以下;所述助催化剂为锌、镁、钒、锰、钼、钨、铼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上述催化剂用于1,2,6-己三醇催化氢解制备1,6-己二醇反应前,对该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在氢气氛围中于200-500℃下还原0.5-6h。
进一步地,上述载体为金属氧化物中的Al2O3、TiO2、ZrO2、SiO2、Nb2O5、SnO2或活性炭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催化氢解反应的反应溶剂为水、丙醇、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反应体系中1,2,6-己三醇的质量浓度为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9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