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加密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0559.2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1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才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加密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加密传输方法,包括发布端、接收端、发端公钥、发端私钥、收端公钥、收端私钥、密钥、以及待传送数据,包括下述步骤:S1:发布端向接收端发布发端公钥;S2:接收端用发端公钥加密收端公钥,并将收端公钥加密包发送给发布端;S3:发布端用发端私钥解密收端公钥加密包,得到收端密钥;S4:发布端用收端公钥加密密钥,再用所述发端私钥,得到第二密钥密文包;S5:发布端用密钥加密待传送数据,得到数据密文包;S6:发布端将第二密钥密文包发送给接收端;S7:发布端将数据密文包发送给接收端。本发明所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混合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传输数据,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加密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加密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目前在公有云上己逐步采用,但在私有云业务集成业务中,很少使用,构建成本比较高,配置产品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数字加密技术是关键。一旦加密方法遭到破解,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将受到挑战,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将不复存在。目前,常用的加密算法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然而,无论是对称加密算法还是非对称加密算法,都有其局限性,难以形成安全系统更高的安全壁垒。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混合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传输数据,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加密传输方法,包括发布端、接收端、发端公钥、发端私钥、收端公钥、收端私钥、密钥、以及待传送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所述发布端向所述接收端发布发端公钥;
S2:所述接收端用所述发端公钥加密所述收端公钥,得到收端公钥加密包,并将所述收端公钥加密包发送给所述发布端;
S3:所述发布端用所述发端私钥解密所述收端公钥加密包,得到所述收端密钥;
S4:所述发布端用所述收端公钥加密所述密钥,得到第一密钥密文包;再用所述发端私钥,得到第二密钥密文包;
S5:所述发布端用所述密钥加密所述待传送数据,得到数据密文包;
S6:所述发布端将所述第二密钥密文包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S7:所述发布端将所述数据密文包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与S5同时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与S7同时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与S6顺序调转。
本公开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加密传输方法的一个方面,通过混合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传输数据,用对称加密方法加密待传输数据,且通过非对称加密方法加密上述对称加密的密钥,综合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和优劣,在极大地增加数据传输破解难度、提高安全性的同时,避免因此导致过于复杂的操作,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基于区块链的加密传输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密钥密文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才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才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0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体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隔离无源MOS管安全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