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0576.6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5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霞;陈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才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智慧 分析 方法 |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导入;S2、数据预处理:分析各变量关系,得到数据特征;S3、根据数据特征,匹配、创建模型,并确定指标包含指标及算法;S4、分析、调整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指标、算法,对经过整理的数据进行指标统计,为分析模型对业务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分析,分析模型是否合理;S5、确定模型,得出可视化的模型结果,并显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分析被导入的大量数据,得到数据特征,匹配建模,并分析、调整所建模型,得到准确的模型,解决人力难以企及的大数据数学建模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硬件的快速发展,用户数据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而量级越发庞大的数据分析建模,人力已经逐渐难以应付。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分析被导入的大量数据,得到数据特征,匹配建模,并分析、调整所建模型,得到准确的模型,解决人力难以企及的大数据数学建模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导入;
S2、数据预处理:分析各变量关系,得到数据特征;
S3、根据数据特征,匹配、创建模型,并确定指标包含指标及算法;
S4、分析、调整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指标、算法,对经过整理的数据进行指标统计,为分析模型对业务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分析,分析模型是否合理;
S5、确定模型,得出可视化的模型结果,并显示。
进一步地,还包括智能调度器,根据分析任务的优先级,执行资源需求量大的任务,将物理负载最轻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用于执行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分析被导入的大量数据,得到数据特征,匹配建模,并分析、调整所建模型,得到准确的模型,解决人力难以企及的大数据数学建模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分析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调度器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分析方法的流程框图,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导入;
S2、数据预处理:分析各变量关系,得到数据特征;
S3、根据数据特征,匹配、创建模型,并确定指标包含指标及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才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才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0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间显示方案
- 下一篇:具有双超越离合装置的差速机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